培训讲师:阎雨(>>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课程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社会环境的转型,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竞争时代。企业创立、创业板上市、家族企业转型、民企壮大、国企改制、外企本地化、企业海外拓展等等无一不考验管理者和所有者的智慧。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企业需要不断的调整战略战术,以求生存与发展。
中国一贯有“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认知。为什么佛可以治心呢?因为禅可以帮我们找回原本清澈的心性。禅宗认为“即心是佛”、“见性成佛”,佛就在人心中,关键在于人是否能够领悟。为使众僧有更多的悟道机缘,禅宗提倡多种“悟道”方法,禅的心路历程体现出管理文化演进的真义,这就是禅对管理的价值。阎雨先生称其为:商禅,即商即禅。将禅的重道德、沟通、组织的软管理与西方的重理性、制度、法治的硬管理互补融合,完成了文化管理的制度化、工具化,为中国现代管理增添了全新的考量角度与实践模式。
课程目的:
引领管理者以禅学意境解读管理文化,融古今中外管理精华于一炉,以领悟禅道中的管理要义指导现代管理行为。再现禅与管理的历程,分析现代管理运营环境与案例,解读企业的固本之道、用人之道、自省之道、实践之道、修行之道,引导管理发展方向、指导组织变革、改变企业基因、优化企业新陈代谢、实现管理生生不息。
“禅”的境界,完美的体现了超管理的管理。对于管理综合而言,就是要超脱日常管理的“工具思维”,将企业带入到天地人合一的大境界中,指引企业价值取向与发展方向。
从禅的精髓提取企业文化精神,以团队思想理念的突破为基础,创新经济行为与制度变革,以专业精准的角度发现各级管理层面的症结,直击企业核心本质与变革模式,加速企业走向成功。
课程特点:
系统性。课程从西方管理分析、禅与现代管理论证到管理哲学构建、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应用,体系完备,系统性强,这是课程学术化推广的重要支撑。
文化性。课程明确了一个观念,即对于当前管理理论的选择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以文化性统领工具性,实现管理的优化。
模块化。在实践环节,安排了战略管理、公司运营、公司治理、组织变革,涉及了机构管理流程的各个主要方面,有利于管理理论的落地实施。
课程收益:
1、全面了解禅与现代管理的史略、优劣和发展趋势;
2、系统领会禅道中的管理思想精髓;
3、懂得使用符合中国文化的操作模式与管理方法;
4、熟练操作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授课对象:各级政府内的高级官员、企业高级管理者及重要决策人
授课方式:公开课、内训、讲座等
课程时长: 16课时(2天),亦可根据需要调整课时安排
解决问题:
(1)企业管理高层存在的领导力不强、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管理模式不科学等问题
(2)对当下世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与时代特征,对宏观发展策略方向进行指引
(3)对西方管理工具衍生出的管理与企业伦理问题,予以文化融合的针对性解决
(4)提供政府管理者心灵启发、管理文化提升、政企互动、产业发展引导等方面的系统解读
课程大纲:
导 言
1、禅,生生不灭的管理智慧
2、商禅一体:禅宗管理的当代启示
3、中国管理模式中的禅意灵动
4、禅之境界——心性的管理
1、禅境,心念澄明的历程
1.1拈花微笑——心灵管理的衣钵真传
1.2 禅的心路历程
1.2.1禅的渊源——管理思想变迁
1.2.2 禅的修炼——管理“法难”反思
1.2.3禅的涅槃——管理文化融合自新
1.3走进禅境——禅商受戒
2、禅宗与现代社会
2.1 心静身轻——当下的心灵鸡汤
2.2慧命的践行——为企业“安心”
2.3德隆,贪嗔痴的不归之路
2.4慧命再续的动力——入世修行
2.4.1 高僧心中的人间佛教——以德为先
2.4.2践行人间净土——心灵滋养
2.5僧团管理的启示:尊重每一个员工
2.6存天理、灭人欲——企业家的顿悟
2.6.1 三鹿毒奶粉事件
2.6.2 企业之轻与禅之重
3、禅,直指人心的管理
3.1 心性管理者
3.1.1心性论:企业的固本之道
3.1.2 人本论:企业的用人之道
3.2 心性实践者
3.2.1体悟论:企业的自省之道
3.2.2 修持论:企业的实践之道
3.2.3 境界论:企业的修行之道
3.3 禅的管理应用
3.3.1文化的动力——价值再发现
3.3.2 禅意灵动——C模式中的超脱
3.3.3 禅易互动——完美循环
3.3.4禅与C模式——嬗变的力量
空灵至上的管理哲学
4.1一切皆禅:无处不在的管理
4.1.1管理的上乘境界
4.1.2阿巴米经营
4.2八佰伴的禅修:管理无止境
4.2.1不死鸟和田一夫:经历三次重大挫折的跌宕人生
4.3众缘和合:企业的创新精神
4.3.1禅的创新精神的来源
4.3.2企业家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4.3.3众缘和合与和合
4.4善于不朽:企业的终极目的
4.4.1别无所获,只修得一颗柔软心
4.4.2各国的长寿企业
4.4.3百年企业的特征与原则
课程效用价值:
1、领悟禅的文化管理力量
源远流长而深厚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环境影响着国民的文化基因,包括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已经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管理者作为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神经中枢,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既能有效率而又情理法具备的开展管理活动,需要驾驭西方管理工具与手段的同时,不偏离中国管理文化的土壤与精髓。中国禅与儒墨道法等相通却更强调超脱与精进,因此,禅既是空灵至上的哲学,也是可以有效应用的管理工具。修习百家管理要义,深刻领悟禅的管理精髓,融会贯通形成禅的自觉与他觉体系,提升当代管理者以“人本”及“文化”为驱动的管理境界。
2、以禅道解读市场逻辑
禅既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功利主义,禅具有“四摄”、“四无量心”等法门,而市场的逻辑是利他经营,两者有紧密的契合之处。企业大家稻盛和夫、乔布斯等同时也是禅修者,他们将禅的原则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禅的管理实践有利于企业员工、股东、客户和整个社会,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开启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拥有管理哲学的经营之道。解读禅道与市场之道的共同逻辑,直指管理者思想深处的禅学精髓,以归零的“初心”重新剖析市场环境与商业模式,指导管理模式与行为的深刻变革。
3、引导心智模式
当处于世俗中的芸芸众生求名为利,有着太多的贪求,逐渐迷失了清净本性,被物相所吞噬。禅的管理思想并不否定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人类必需的物质生活,它只是要人们不要执迷于物相,沉溺于物欲。禅的“悟”与“空”让人找回真实的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不再是狭隘的看法,而是能够从一个宏观的、历史的层面认识自己,明心见性,让心灵不空虚,让人找到浮躁与身不由己背后的宁静、自我与超我。个人在认识到社会现实与“本我”、“悟”、“舍弃”之间的关系时,将以淡定的心态关注环境、社会的变化,在自我管理与以人为本的系统管理中以积极正确的思想指导个人实践。
4、促进组织和谐
企业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人。经营企业首先是经营人心,即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的忠诚度。禅指出了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人的管理——发现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提升人的价值。“宁带一营兵,不带一唐僧。”禅,蕴含着所有组织发展的真谛,禅里包涵着企业管理最深邃的境界、实用的经营策略和系统的商业伦理。深入领悟“六和敬”、“五戒”、“十善”、“四摄”等教义中蕴藏的管理要义,引领组织遵循行善的自然之道,重新达成关于企业文化、组织目标与绩效、个人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共识,促进个人的身心和谐、促进组织与产业链、经济社会的互融共生,走出企业短命的周期,实现基业长青的夙愿。
课程评价
将行而上、抽象的思维应用到讲究实用主义的管理实践领域,《中国管理C模式》实现了;将空灵至上的禅境,引入到管理发展中,体现、践行易经所讲的“天地生人”思想,《禅与现代管理》实现了。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文化管理元素的再发现,哲学管理思想的新解读。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谢庆奎
禅的文化思想远不止宗教的教义,其博大精深的外延内涵是人类的精神宝藏。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破解禅的管理基因和管理的禅学基因,并将其应用到管理的实践领域,阎雨先生的管理探索已走到“万古长风,一朝风月”的境地。其《禅与现代管理》一书,使我们看到管理哲学鲜活、生动、空灵的另一面。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陆地
阎雨先生的《中国管理C模式》一书的出版,在学界引起广泛的影响,C模式将中国儒、道、墨、法、兵五家文化融合禅、易,形成中国管理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结合西方管理工具,创建了理论与实践融通自新的本土管理模式,这是中国管理研究大突破,《禅与现代管理》是C模式关于禅的精细解读,相信未来还有儒、道、墨、法、兵系列,与C模式均同体一系。但本书文风与前者相比更为洒脱、灵动、飘逸!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