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师:阎雨(>>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课程背景: 知识经济到来,催生了带有浓厚东方特色的中国管理学的创建。中国管理C模式正是中国管理学的基奠之一,它立足于知识经济的大潮流与厚重的东方文化,融古老厚重的中华文明与清晰方便的西方管理工具为一身,创造出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C模式,为企业实现管理伦理根基重塑、管理方式更新升级,提供了有效路径。 中国管理C模式,是C理论与西方A体系的结合。C理论就是成中英教授的管理模式,他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的核心文化加上《易经》与《禅宗》,所形成的理论框架被学界称之为“C理论。而西方现代文化则是一种下行文化,更加注重其工具性和实用性,国际上习惯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实用管理文化称之为“A体系”。通过C理论与A体系的结合,既解决了企业管理的理性与高度,又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量化与实用问题,这就是“C模式”(China way)。它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实践和应用,使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和哲学得到激活和再造。 通过对C模式的学习和导入,可使企业家及管理学者全面洞悉西方管理优劣,规避盲目西化风险;熟练操作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课程目的: 中国管理学倡导的C模式是知识管理与智慧管理,力求管理科学中国化,中国管理世界化。
课程特点: 系统性。课程从西方管理分析、东方管理论证到管理哲学构建、管理哲学应用,体系完备,系统性强,这是课程学术化推广的重要支撑。 文化性。课程明确了一个观念,即对于当前管理理论的选择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以文化性统领工具性,实现管理的优化。 模块化。在实践环节,安排了战略管理、公司运营、公司治理,涉及了机构管理流程的各个主要方面,有利于管理理论的落地实施。
课程收益: 1、全面了解西方管理的史略、优劣和发展趋势; 2、系统领会国学中的管理思想精髓; 3、懂得使用符合中国文化的管理方法——C模式; 4、熟练操作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授课对象: (1)各级政府内的高级官员 (2)企业总裁、高管及重要决策人等 (3)管理博士(DBA)、硕士(MBA)班学员 (4)管理学者、培训讲师 授课方式:公开课、内训、讲座等 课程时长:16-40课时(2-5天),根据需要调整课时安排
课程大纲: 导言 1.占领华尔街 2.欧债危机 3.温州民间金融危机 4.重庆沃尔玛第21次处罚 第一章 西方管理模式分析 1.西方现代管理模式分析 2.现代管理的结构问题 3.西方管理学的穷途的根本动因 第二章 中国管理现状 1.管理现状案例解读 2.大陆企业管理现状 3.中国传统管理范式—文化管理 第三章 国学中现代管理思想 1.儒家的管理思想 2.墨子的管理思想 3.道家的管理思想 4.法家的管理思想 5.禅—明心见性 6.权变—兵家 7.易经的管理境界 第四章 中国管理哲学——C模式 1.C模式的基本内涵 2.C模式的理论架构 3.C模式的管理模型 4.C模式的意义 第五章 中国管理哲学与战略管理 1.战略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2.战略体系与要素 3.中国管理有关战略管理的工具分析 4.现代管理对于决策要素的分析 第六章 企业经营管理 1.企业的功能 2.企业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 第七章 管理哲学革命与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概要 2.董事会的建设 3.高层管理者激励和约束 4.公司治理模式及其趋同化 第八章 管理哲学实用革命 1.管理哲学的功用 2.中国管理哲学——C模式 3.全篇总结
课程效用价值 1、C模式引导管理发展方向 阎雨博士创建的C模式是从其师成中英教授的C理论发展创化而来,即从管理研究与应用实践中来。C模式正是这样一个路径:实践、知识、再实践,因而它拜托了理论华而不实的弊端,具有实用的指导性,尤其是在当下以及未来的管理发展趋势中,充分发挥中国禅、易和五家文化的大智大道的效用,为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2、C模式指导组织变革 管理者常常越位、缺位、错位,过度管理与管理盲点并存,企业创新管理缺失,组织变革乏力;当代西方管理文化和管理行为模式正面临着文化“移植”和文明冲突带来的严重的“排异反应”。 C模式通过对于内外环境的分析,借助7C模型推导出组织结构的最佳形态,帮助管理者找到自身的定位,引导各部门和职能有序设置与协作,真正的与企业所处的环境相契合,避免本本主义,达成变革目标,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 3、C模式改变企业基因 《易经》的不易、变易、简易的“三易”原理,为现代企业组织变革、运营创新、战略决策、经营诊断、信息化管理等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平台。通过研究比较《易经》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信息哲学语言符号,发现易经与产生于近一二百年的西方管理学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包容性。即,C模式更为圆熟的概括了管理的本质和管理原则,而不是机械的、孤立的拆分管理环节和要素,这必将为企业管理实际提供持久的动力。 4、优化企业新陈代谢 一个企业新陈代谢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是不是能够健康的发展。如果新陈代谢不畅,存量不够而释量过多,同化减少而异化过多,这就会造成生命的衰竭。反过来会造成生命的堵塞,从而造成消化不良,企业最终走向衰亡。C模式通过优化新陈代谢,不但能够使企业延续生命,而且使其继续繁荣;不但能够永葆青春,又能够有一种新的壮大。 5、C模式实现管理生生不息 任何事物都有发展到衰落的过程,管理亦是如此。因此,C模式跳出管理理论的一般范畴,以管理哲学来指引具体理论和工具的发展,不断的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推陈出新,从而实现管理的生生不息。 6、管理归C C模式力使企业家及管理学者全面了解西方管理的史略、优劣和发展趋势;系统领会国学中的管理思想精髓;懂得使用符合中国文化的管理方法——C模式;熟练操作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C模式突破了中国管理中国管理理论缺乏应用模式的瓶颈,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量化与实用问题。这使得中国管理学不再是理论的说教,而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学科,其创造性价值对于中国管理学而言同样具有开辟鸿蒙的时代意义。
课程评价 社会的和谐源于伦理的自觉,管理伦理基于文化传统。《中国管理哲学—C模式》升华了管理科学。——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阎雨先生把管理哲学的抽象理论具化为可以应用实践的管理模式,使中国管理学不再仅仅是学界内的“阳春白雪”,而成为社会企业发展的动力燃剂,为企业领导力更新、管理更新提供了有效路径,回归了管理的本义。——谢庆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管理哲学C模式》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阎雨先生融通古今,驰骋中外,将中国古典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将东方的重人情、沟通、谋略的软管理与西方的重理性、制度、法治的硬管理互补为一体了,这样的著作少有。——胡星斗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阎雨先生的新作《中国管理C模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打通了东西方管理理论和古今管理理念的鸿沟,启迪性与操作性兼具,是一本难得的好书。——陆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管理的书,还是一本关于智慧的书。中国管理的C模式将“禅”与“易”融合“道、法、兵、墨、儒”,大大拓宽了我的眼界,增进了我的信心。——丁楹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