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企业培训网!本站提供优质培训课程和培训服务!
免费注册 | 会员登陆 | 将本站设为首页 |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战略规划?

编者按:

2月19日,乔诺商学院《开年十讲:让“打胜仗”成为一种信仰》第一讲:“战略有效落地执行要从高质量的规划开始——通过解剖麻雀提升战略规划的质量”正式在线上开播。
 
周雷老师,作为乔诺商学院合伙人、战略产品线总裁,带领我们学习如何解决当今中国主流企业面临的十大矛盾之一——缺乏高质量的战略规划,让公司各单元处在并不清晰的作战目标之下。并给出了战略规划通病的一剂良药,希望帮助企业做好高质量的战略规划,让战略有效落地执行,也为广大企业在2021年新一轮的跑道上,实现持续有效增长提供启示。

以下为正文:

这个时间节点,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战略规划已经做好,应该谈战略落地执行了。

春节之前,一位规模近千亿的客户高管给我打了一通电话,希望乔诺辅导他们战略解码和落地执行;一聊发现他们战略规划机会点、战略举措不清晰。

我告诉他,你们的问题不在战略解码和落地执行上,问题在战略规划质量不高。如战略规划质量不高,谈战略解码和落地执行没有价值。

因此,战略的有效落地执行要从高质量的规划开始。

但我们发现,战略规划出来之后,企业内部一般会有两个担心:上面担心下面理解不到位,执行有偏差,不能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下面担心上面没有想清楚,经常变来变去,枪声一响,规划就不算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战略规划才算是想清楚了,才算是高质量的?什么样的战略规划才容易解码,容易落地执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做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战略规划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活下去;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持续有效的增长。企业如果能持续有效的增长,活下去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战略规划的核心目的是持续有效的增长,战略规划本质上解决的是增长问题。

如果把增长问题打开,其实是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增长多少?第二个问题,在哪增长?第三个问题,怎么增长?

所以,衡量我们战略规划是不是高质量的标准就出来了:第一个标准,差距有没有分析透?第二个标准,增长的机会清不清晰?第三个标准,增长的路径明确吗?

对照高质量战略规划的3个标准,大部分企业的战略规划,在这3个方面几乎是通病。

战略规划的第1个通病:差距分析不透

案例1:

去年第四季度,西部一个企业请我们做战略研讨会的辅导,他们已有议程。我们把议程拿到手上一看,两天一晚做复盘和总结。复盘总结什么呢?复盘总结过去20多年的成功的经验,整个议程说白了,就是吹牛和自嗨。

案例2:

我们去年辅导一个医疗设备企业,第一次业务战略评审,有6个经营单元过来汇报,没有一个经营单元愿意把差距暴露出来。是没有差距吗?当然不是,但差距都没暴露,当然就没有分析。

如上两个案例,反映出来的企业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上面怕伤士气避免谈差距,而下面怕丢面子把差距藏起来。

战略规划的方法论BLM是从差距分析开始的,因为差距背后都藏着组织能力的短板和业务设计的短板。

这句话理解起来会有难度,接下来我们打开来讲。

差距分析应有的姿态是直面差距并找到根因。

怎么将差距暴露出来?有如下建议给大家:
上一个战略规划单元或者上一个经营单元,实际业绩要跟什么比?
首先,要去跟年度经营目标比。
第二,跟同期比。很有可能年度经营目标完成,但是同期未必在增长。如果目标和同期都在增长,都完成了,还要怎么比?
第三,去跟行业大盘比,有没有跑赢大盘。
最后,还要去跟标杆对手比,有没有跑赢标杆对手。
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只要拿着实际业绩去跟这4个方面比,就一定会有差距。

就算完成了年度经营目标,只要把所有的区域打开,把所有的客户群打开,把所有的产品打开,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区域做得不好,有些客户群做得不好,有些产品做得不好,然后再去分析。

这是差距分析的第一个方面,我们把它叫做业绩差距分析。

除了业绩差距分析,还有一个叫机会差距分析。

案例3:

如果我们所在的市场空间是100个单位,我们的市场份额是10%;如果我们眼睛牢牢盯着这10%、我们切下来的蛋糕,我们会很满足;你看我已经拿了10%了。

机会差距是要我们干什么呢?不是盯10%,是盯着没有拿到的90%。然后问一个问题,为什么90%的蛋糕和机会明明在这里,我们没有拿到?是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的业务设计抓不住这些机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如上,叫机会差距分析。

而把这两个差距暴露出来之后,还要找到根因。

什么叫根因?根因就等于解决方案。

根因可能出现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有没有组织岗位和人才对这个责任和这个事负责。如果这个问题出来,都没有人、没有组织担责,这就是根因。

第二个问题,有没有流程机制,标准的打法和套路。就是这个员工、岗位或组织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完成这个任务吗?如果没有,根因就在能力上。

第三个问题,干的好、干的不好,分别能得到什么和失去什么?有动力干好吗?

作为干部,需要在这三个方面找根因。
而作为企业家、作为总裁、作为创始人来说,除了在这3个流程机制上面找根因,还要在文化上面找根因。

当然,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有多个原因造成的。所以在找根因的时候,还要掌握两个关键原则:第一个原则叫关键少数,就是找到关键原因。第二个归因于内。

为什么一定要归因于内?
在我们的辅导实践里面,营销团队在谈业绩差距分析的时候,一般会把责任归到产品竞争力不行和供应链跟不上。而产品研发团队在谈业绩差距分析的时候,一般会把原因归到营销能力不行。而供应链一般会归到产品的设计、要货计划不准上。

案例4:

一个企业跟我们说,我们增长很不错,超过50%了,我们没有差距,我和我们的辅导专家问,能否打开看一看:
首先,产品线打开一看,6条产品线,有4条产品线同比在下滑,有4条产品线目标没有完成。再把产品系列打开发现,有一半的产品系列没有完成目标,同比在下滑。
再把区域打开一看,接近一半的区域没有完成目标,同比在下滑。
再把自己的大客户打开一看,10个大客户,8个大客户在萎缩
……

所以,不是没有差距,而是我们没有打开过,不愿意把差距暴露出来。

为什么明明这么大的差距,我们暴露不出来呢?两个原因:缺文化、缺方法。

第一,缺文化。所谓的缺文化就是上面的核心高管就很少做差距分析和自我批判,组织缺自我批判的文化氛围。当然本身抽打灵魂就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第二,就是缺方法。差距分析的确是有方法的。例如分类打开数据量化,解剖麻雀,根因分析,归因于内,都是一整套系统的方法。如果没有系统的训练过,不断的反复刻意练习,这套方法很难习得。

战略规划的第2个通病:增长机会不清

案例5:

2019年第四季度我们辅导一个1000多亿的企业,他们5年的规划是做到3000亿,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把3000亿往下分,某BG1000亿,某BG800亿,某BG500亿,往下分下去战略规划结束了。这是第一种做法,错把数字分解当成了战略规划。

案例6:

另一个企业是我们去年第四季度辅导的,这个企业非常有追求。董事长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跟我们说,周老师,我们在一个2万亿的大行业,我们才做二三十个亿,我们的计划是5年,从30 亿做到500亿。

这两种战略规划的方法一定会导致两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下面有一万个理由告诉上面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1000亿,我真的做不到500亿,而且有一万个理由。因为他最了解现实,最了解内部的困难和资源的不足,最后上下反复博弈目标,最后谁更强硬一些谁说了算。

第二个结果,每年通过糟糕的完成率,下面证明上面欲望过高,不现实。上面通过糟糕的完成率指责下面无能。

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是没有找到目标背后的机会,直接分解了目标这个数字,所以叫机会不清。

案例7:

我们在跟一个某行业的头部企业沟通的时候,他们列出了营销中心的九大问题。其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解决经销商二代接班的问题。
我看完九大问题之后,我问了他3个问题:
第一个,经销商二代接班关你什么事?
第二个,这九大问题解决了,分别能增长多少?
第三个,营销中心的增长机会到底在哪里?
他们告诉我,营销中心的机会是在渠道和终端数量的扩充上面。
我问他,为什么我们不拓展渠道,增加终端店铺?
他说,我们渠道够了,而且过去时间告诉我们的渠道多了不好管、乱货串价。
当然,背后或许还有个原因,就是渠道也会固化和板结。也就是我们的业务人员会跟经销商形成联盟导致渠道板结。

我们的渠道真的够了?渠道多了不好管?会乱价会串货?会自己抢自己的生意?

我们来做数学题,到底增长的机会在哪里?

案例8:

我们辅导一个企业,在2018年的时候是7800个店铺,当时的市场份额是8%。2019年的时候,把终端店铺扩充到1.2万个,市场份额做到了12%。2020年把1.2万个店铺扩充到2.5万个,市场份额做到了22%。他们目前为止,差不多已经做到了3.5万个终端了,所以今年预计市场份额能做到30%+。2023年他们计划把终端店铺数量做到5.5万个。这就是终端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关系。

所以,到底你所在的战场有多少个渠道、多少个终端店铺、有多少个阵地,你目前的份额是多少?要把这个打开,做数学题,千万不要凭感觉说渠道够了,机会是要打开的。

案例9:

去年第四季度我们辅导的一个企业,它在全球做生意。我们辅导之后,他把自己的战略聚焦了,把全球做生意变成3省3国。最后我们还是问,3省机会最多的是哪一个?他告诉我们是浙江,于是我们把浙江打开。
所以大家看到,从全球变成3省3国,3省变成浙江,再把浙江打开,把浙江所有的市的机会、渠道的机会、份额的机会打开,一打开就发现,有一个市它的渠道占比是35%,而有一个市的渠道占比10%。接下来这里就要去打开了,渠道占比35%的市怎么做到的?而渠道占比只有10%的市为什么会做的这么差?
这叫解剖麻雀,找打差距根因和增长机会、复制标杆做法。

当然这个麻雀解剖还没有停止,继续往下解,解到了杭州的余杭周边的乔司街道和许村镇,最后发现自己的渠道布局不够。
他们又解到了乔司及许村周边的村,每个村里面的机会有多少。最后他们的战略路径,光通过渠道,翻倍增长的路径就出来了。
2021年狂扩渠道,同时提升渠道效率,机会找到了之后才有可能来谈增长的路径。

这是第二个问题。没有打开市场的机会而定目标,下面一般不认目标。

增长机会清晰的应有姿态是什么样的?先数出机会,再设定目标。

把增长机会看清是有方法和套路的。
看行业,看客户,看竞争对手,看自己,最后去看产品和应用场景。
最后看完这些之后,要得到什么?哪些渠道,哪些区域,哪些终端,或者哪些店铺,或者哪些客户群、产品和应用场景有机会。
也就是最后看完之后,要看到机会有多大,而且要把看到的机会有多大做数学题。
在过去辅导企业的实践之后,有一个发现,所有的目标背后都是机会,没有机会支撑的目标全是喊口号,没有价值。

既然机会这么重要,为什么我们不把机会梳理清楚?同样的有两个原因:

第一,缺方法。也就是做战略规划的这一个人群和岗位,远离一线,根本不了解客户,不了解市场的真正的竞争对手,也即是他们离一线太远了,不知道机会在哪里。另外,区域营销组织到底怎么看机会?产品研发组织又怎么看机会?甚至把机会看完了之后怎么去分析,怎么排序,怎么锁定?如果只抓一个机会,抓哪个渠道,哪个区域的,哪个产品的,哪个客户群的机会?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缺这套方法。

第二个缺意愿。为什么没有意愿去看机会?我看到的机会越大,老板给我定的目标就越高,我的目标越高,我的目标完成率就越低,而我的目标完成率越低,我的奖金就越低。我们当前的考核激励和牵引的方向,是让高管们不敢不想也不愿看到机会。

战略规划的第3个通病:增长路径不明

案例10:

在1946年6月两党的内战全面启动。毛泽东同志判断国内的解放战争大概要打5年,5年怎么打?要打3场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第一场大决战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怎么打?西柏坡的毛泽东和东北的林彪往来4A急电70多封、讨论了6个月,最后决定打锦州。把锦州的大门关上,这样东北的55万国军就不会撤到关内,所以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打完锦州之后,攻破长春,把十万守军消灭,最后再去沈阳包饺子,那里还有20万守军国军。
锦州怎么打?有三场仗:
第一场仗挖壕沟,无限接近被无限加固加固再加固的锦州城。
第二场炮仗,1000门大炮轰击锦州城墙口。
第三场塔山阻击战,国民党侯镜如率领15万部队在葫芦岛登陆去增援锦州城,所以要阻击这15万增援部队,要把增援部队狙击在塔山附近。
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1000门大炮31分钟把6个城墙口轰开、31个小时把10万锦州的守军全部消灭和俘虏。
而整个辽沈战役是52天打完,淮海战役大概是62天,平津战役是66天打完。原来规划要打5年的国内解放战争提前2年打完。
分析这一个5年战略规划,我们会发现它的战略路径非常清晰。

案例11:

有个企业跟我们说,我们这个行业机会很大,5000亿的空间,我们的学生市场和婚庆市场的空间很大,线下还有机会,总之到处都是机会。
我们就问,我们的5年的规划是干什么战?他说打国内清杂战争。那我们的三大战役是什么?我们从哪些省、哪些市和哪些县开始?我们怎么在渠道终端的数量,渠道的效率以及爆款上去清杂?也就是从战争到战役,最后到一场战斗,我们的作战路径是什么?
这是我们要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清晰的把我们增长的路径描绘出来。

清晰的增长路径等于营销生产力怎么提升?产品竞争力怎么提升?组织活力怎么提升?

第一,营销生产力怎么提升?

对2C和走渠道的2B企业来说,怎么拓展国内、海外、线上、线下的终端和店铺的数量,怎么提升终端,拓展店铺效率。对营销组织来说,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在哪拓?拓多少?怎么拓?我们的渠道和终端布局的终局是什么样子,5年终局是要多少个渠道?多少个店铺?什么样的渠道和店铺效率?

最后这两个数乘起来,得到的结论是否等于战略目标,如果大于等于则路径是清晰的,如果不够,战略的机会点和路径不清晰,这是区域营销组织要回答的问题。

对直销和2大B的企业来说,在哪里,怎么开发大客户,增加大客户的数量?怎么做深大客户?做高大客户的份额?这也是营销生产力,就是营销组织、区域组织的战略规划一定要把这些问题回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二,产品竞争力怎么提升?

产品竞争力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爆款/主力产品的路标规划是什么样的?所谓路标规划是我们性能差异的路标是什么样的?我们质量绝对领先标杆竞争对手的路标是什么样的?我们成本远远低于对手的路标规划又是什么样的?作为产品研发设计的团队,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做爆款。就是你的爆款是什么?凭什么它能打败市场上所有的竞争对手?性能、质量、成本怎么领先,把路标做出来。

此外,产品研发和设计团队还要规划下一代产品,也就是下一代的技术是什么?下一代的平台是什么?下一代的产品是什么?只有这样,产品竞争力才能做出来。产品帮助企业增长的路径才清晰。

最后,组织活力怎么提升?

干部的活力怎么样?干部的使命感怎么样?干部是不是足够年轻?干部是不是能上能下?拉不动车老化不愿意奋斗的干部,怎么样让他们从火车头的位置下来,让愿意打的、愿意冲锋的年轻人上去。年轻人长得出来吗?长出来有人给他们赋能吗?所以这是组织活力的第一个部分。

另外,考核有没有牵引格局,牵引大家冲锋,我们的奖金分配是分奖金,还是牵引大家去挣奖金?这个也是我们战略规划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战略的路径清不清晰,取决于我们的营销生产力、产品竞争力、组织活力怎么提升清不清晰。

既然战略路径这么重要,为什么我们的战略路径就是分析不清楚?有三个原因:缺根因分析,缺机会和缺方法。

第一个,缺根因分析。因为根因分析不清楚,当然我们就找不到解决方案,找不到增长的路径。

第二个,战略机会在哪都不清楚。就是哪些渠道有机会,哪些区域有机会,哪些终端和店铺类型有机会,哪些客户群有机会,哪些产品和哪些应用场景有机会,你都没有找到,怎么可能会有清晰的路径呢?因为机会不清晰,所以路径不清晰。

第三个,缺方法,不知道怎么去找路径,怎么样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由远及近,从战争解码到战役,最后解码到一场战斗。

一份高质量的战略规划,应有的三个姿态就是差距分析透,机会点数清,增长路径探明白,就是增值多少、在哪增长、怎么增长、怎么打都明明白白,每一场战怎么打也明明白白。

战略规划通病的一剂良药

有什么方法能解如上3个难题呢?我们给出的方法是:剥洋葱、锁典型、解麻雀。

所谓的剥洋葱,即分类打开数据量化,把区域去做分类打开数据量化,把渠道、客户、产品去做分类打开数据量化。

一层一层剥开,只要一剥开你就发现有的区域做得好,有的区域做得差,有的渠道做得好,有的渠道做得差,有的客户类型做得好,有的客户类型做得差,有的产品做得好,有的产品做得差。这个时候Top10%和后10%就出来了。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Top10%和后10%?因为这个很重要。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发现,任何一个类型的经营单元里面,最差的表现如果是1的话,均值一般是4,而标杆的Top10%是10,也就是Top10%一般是后10%的10倍。如果一个类型的店铺最差的10%是100万,这个类型店铺的Top10%就是1000万。

之后,我们就能锁定两只典型的麻雀:最好的、最差的。一定要把这两只麻雀抓到手上,因为接下来我要解剖他们,也就是我要通过解麻雀来找到业绩差距的根因、增长的机会和增长的路径。

为什么谈解麻雀而不谈解老虎、解白菜、解石头?
首先,麻雀五脏俱全,也就是麻雀有代表性。第二,麻雀是活生生的,解麻雀的时候是血淋淋的,所以它代表的是真实情况,所以叫解麻雀。这样解出来得到的结论是可以相信的。这样解出来的根因就解出了解决方案,这样解出来的机会从上到下才都会认,真的是这个机会。这个区域真有机会,这个客户群真有机会,这个产品真有机会。

案例12:

比如,通过解剖区域麻雀,找到区域增长的机会和路径,反复的找Top级的区域最差的区域,解剖找到区域增长的机会和路径,然后通过渠道解麻雀去找到渠道的标杆,渠道的打法,去找到提升渠道效率的打法。通过客户解麻雀,找到有机会的客户群目标客户、以及打下目标客户的打法。

通过产品解麻雀,找出来我们过去是怎么把这个产品做爆的,把这个产品做爆的做法能不能复制到更多的产品上,通过爆款解麻雀去解我们是怎么在这个区域把这个产品卖到70%的市场份额的?我们把产品做爆的机会和路径也就出来了。

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解麻雀,包括成本都可以解麻雀。我们好多客户,产品成本没有问题,能不能打开,跟标杆对比一下,做个数学题,一做数学题就发现有问题,解开之后,成本改善的方法也找到了。当然质量也可以解麻雀,服务也可以解麻雀。

……

不断的解麻雀,我们增长的机会路径,过去没有做好的根因,都会纷纷的浮出水面。

最厉害的解麻雀,不仅是在企业内部解麻雀,还解标杆对手的麻雀。标杆对手最好的渠道是哪一个?他怎么做到的?标杆对手的区域和店铺是哪一个?怎么做的?标杆对手的客户群和爆款是哪一个?他们怎么做出来的?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把内部的麻雀解剖清楚,区域营销组织把区域营销的麻雀解剖清楚,2021年增长30%没有问题。如果产品研发组织把爆款及下一代产品的麻雀解剖清楚,未来增长30%问题不大。如果我们的产品和研发组织、营销组织能够把标杆对手的麻雀解剖清楚,我们就不止增长30%了,很有可能是60%、90%甚至100%。

而良药背后的良药是组织活力。

为什么差距分析不透、战略机会不清、战略路径不明?是因为或许我们的组织的活力不够。

最后,将本次的分享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这个时间节点的确是应该谈战略落地执行了,但是如果我们的战略规划都不清晰和高质量,就没有东西可以落下去。衡量我们战略规划是不是高质量的,要看差距有没有分析透,机会清不清楚,路径明不明确。

而把差距分析清楚,把增长机会梳理清楚,把增长路径梳理清楚,是有一套方法的,这套方法叫剥洋葱、锁典型、解麻雀。

如果我们的战略规划材料里面没有拿着手术刀去解剖过,从上到下,一层一层的去解剖过一个差距、一个机会、一个路径,一定差距分析不透,战略机会不清,战略路线不明。而这一剂良药背后的良药是组织活力。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周雷,乔诺商学院合伙人、战略产品线总裁

(信息发布:企业培训网  发布时间:2021-2-24 21:57:06)
绩效考核暨KPI与BSC实战训练营
版权声明:
1、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2、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企业培训网立场,本网站不对文章的真伪性负责。
3、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转载刊发仅为网友免费提供管理知识与资讯,不以赢利为目的。
4、用户如发现本网刊发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权方面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站经核实后将进行相关处理。
企业培训导航
·按培训课题: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生产管理
研发管理
营销销售
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
职业发展
高层研修
标杆学习
认证培训
专业技能
·按培训时间:
一月课程
二月课程
三月课程
四月课程
五月课程
六月课程
七月课程
八月课程
九月课程
十月课程
十一月课
十二月课
·按培训地点:
北京培训
上海培训
广州培训
深圳培训
苏州培训
杭州培训
成都培训
青岛培训
厦门培训
东莞培训
武汉培训
长沙培训
最新培训课程
年度培训计划
企业培训年卡
企业培训专题
爆品战略
国际贸易
股权激励
领导执行
战略规划
学习华为
项目管理
工业工程
产品经理
采购管理
生产计划
供应管理
精益生产
现场管理
车间管理
仓储管理
营销创新
客户服务
谈判技巧
销售技巧
微信营销
电话营销
网络营销
客户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试
劳动法规
薪酬管理
绩效考核
培训体系
团队建设
内部培训
档案管理
内部控制
纳税筹划
非财培训
应收账款
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产培训
中层经理
商务礼仪
沟通技巧
班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训需求 | 网站动态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企业培训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培训服务!推动企业进步,助力企业腾飞!
客服电话:010-62258232  QQ:25198734  网站备案:京ICP备06027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