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师:刘靖
培训大纲:
第一讲:卓越现场认知
一、现场管理十五大关键点:
1.定编定岗
2.照片张贴
3.客户名称公示
4. OJT
5.标准作业指导书
6.首件检查
7.时间段控制
8.中间检查要点
9.效率管理
10.不良品管理
11.分类包装
12.标示明确
13.分开摆放
14.末物管理
15.数据
二、什么是卓越现场?
1.卓越的现场标准:
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环境、一流的业绩。
A、能实现客户要求的生产现场:(品质、市场、客户)
B、能实现企业抱负的生产场所:(企业远景)
C、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场所:(员工成长与发展)
D、能创造大量财富的场所(价值体现)
E、展现企业面貌和优势的场所;(制造业优势)
F、安全的生产场所:(安全健康)
G、高效率、顺畅的生产流程:(高效)
H、浪费极小化的生产场所:(成本)
J、开心愉快的工作场所(员工心理)
一流的团队:
A、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规范
B、相互尊重,协作支援,一起迎接挑战,成果共享;
C、自我启发,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D、人才培育、全员教育、专业技术、多能工;
E、职责分明、标准明确,人人理解,人人会做;
F、联系沟通顺畅,让别人接受你;
G、良好的人际关系,牢固的信赖关系;
H、活跃的小集团活动;(提案改善活动、康乐活动,给部属减压)
一流的环境:
大家的环境、良品的环境、高效的环境
1、现场内外干净、整洁、美观;(建筑物、天花、墙面、立柱、地面)
2、设备、生产线布局合理,生产流程清晰明了;
3、出入口、物流、作业通道畅通;
4、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放置区域合理;
5、作业、修理、保管场所区划合理;
6、各种器材、工具、辅助设备、管线放置规范、整齐;
7、各种揭示、指示看板清楚醒目:(指示、定置、管理、技术)
8、全员规范行动,遵守规定,有良好习惯;
一流的业绩:
1、P生产性—综合生产性行业领先;
2、Q品 质—满足要求;
3、C成 本—经济的生产成本;
4、D交货期—较短准备生产周期时间;
5、S安 全—O工伤事故,安全隐患防止;
6、M士 气—员工干劲、工作意愿;
7、E环 境—5S活动水平提升;
2.卓越现场对管理者的要求
A.建设一支高效的团队;
B.保持现场良好的人际关系;
C.遵守生产工程基准规定的要求;
D.监督现场生产流程和作业规范;
E.保证生产工程品质,防止不良;
F.减少生产工程损耗和各种损失;
G.处理现场突发事故;
H.教育培训员工;
J.现场的沟通与联络;
K.调动员工士气;
L.保证安全;
M.完成生产任务;
N.记录和总结现场的工作日志;
第二讲:现场管理实务
一、强化生产链接与服务意识:
1.认清部门的职能;
2.树立局部服从全局的观念;
3.强化对内部客户的服务意识;
(1)内部客户定义;
(2)内部客户的认识误区;
(3)端正服务心态.
内部客户服务三要素 :
关怀:
合作:
沟通:
二.现场人员的心态转变
1.阳光心态
2.解读”员工心态、干部心态、老板心态”
三.如何高效管理现场人员.
1.人员管理;
a.中国人的特性.
b.如何管理中国式员工:
(1).学会用人;
(2).学会借力;
(3).如何提升部属士气;
(4).人员管理的80:20原理;
(5).人员高效培训;
(6).学会激励;
(7).学会检查督导,预防惰性;
(8). 总结,检讨;
2.塑造人的品质.
a.学会做人.
b.做人的标准
(1).做个有志向的人;
(2).做个善良的人;
(3).做个有教养的人;
(4).做个爱学习的人;
(5).做个会尊重的人;
(6).做个乐观的人;
(7).懂得外圆内方和“中庸之道”.
四.效率提升与品质管理
1.提升效率的7种方法
(A)鼓舞士气;
(B)理顺工艺流程;
(C)一个流生产;
(D)合理的生产计划;
(E)物料及时性与稳定性;
(F)技能培训;
(G)综合协调性。
2.提升效率的5大关键点
A.消除空闲时间;
B.消除等待时间;
C.消除寻找时间;
D.消除定位时间;
E.消除空转时间.
3.质量管理的四大原则.
(1)来料控制;
(2)过程控制;
(3)成品控制;
(4)客户投诉.
4.不良品管理的10项措施
(1)建立不良品管理制度;
(2)制定产品检验标准;
(3)加强宣传,提升全员品质意识;
(4)成立品质管理组织;
(5)认真分析产生不良的原因;
(6)控制不良的措施得力;
(7)加强供应商管理和来料控制;
(8)做好制程控制;
(9)加强成品和出货管理;
(10)用PDCA循环解决品质问题.
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1.电气安全
2.运输安全
3.设备安全
4.消防安全
第三讲:现场物料与设备管理
一、物料使用与管控:
物料控制管理概述
物料管理难发挥作用的原因
物料管理执行流程
物料ABC分类标准
物料管理的三要三不政策
物料管理的八大死穴
现场物料有效管理7法
(A)提前计划;
(B)物料用量与控制;
(C)制定材料清单 (BOM);
(D)多产、少产都是债;
(E)物料搬运有讲究;
(F)易耗品管理降成本;
(G)物料的品质。
二、设备的精细管理: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5大支柱
设备磨损机理
故障发生规律:
自主保养七步骤
(1)5S活动与初期清扫
(2)污染源处理对策
(3)制定自主保养基准书
(4)总点检
(5)自主点检
(6)工程品质标准化
(7)自主管理推行步骤
设备如何精细管理
A.设备台账设立.
B.设备综合效率分析.
C.形成专人负责的设备管理模式.
D.设备定期保养.
E.建立设备维修、督导以及验证制度.
第四讲:现场改善
一、改善的目的:
·使工作更容易。
·能排除单调性工作。
·使工作更安全。
·使工作更有生产力。
·改进产品质量。
·节省时间及成本。
二、实施现场改善遵循的原则
1.勇于否决自我和过去.
2.考虑怎样可以改善,而不是找不改善的理由.
3.不找借口,对现有方法质疑.
4.不要追求完美,马上付诸实施.
5.立即纠正错误.
6.不要对改善多活动花钱.
7.排除障碍,寻找解决方法.
8.问五次”为什么?”,并寻找真正的原因.
9.集合大家意见而不仅仅是个别人的主意.
现场管理者要反省的7个问题
1.负责什么工作?
2.工作目标是什么?
3.有什么标准?
4.都按标准做了吗?
5.有无异常现象出现?
6.异常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7.如何改进?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
1. 先控制情绪,不要有焦躁心理.
2.把所有的问题列出来.
3.查找问题的原因,并排列顺序.
4.认真分析原因.
5.找出解决方案并马上行动.
6.修正方法直到达成目的为止.
防碍改善意识产生的障碍
1.认为现在的业务已很理想
2.只考虑自已或自已的事情
3.认为现状的做法已经最好
4.总是有很多做不到的理由
5.无工作热情,放弃自已
6.推卸责任,总是别部门不对
7.没有明确管理项目和目标值
改善活动的科学步骤
1.抓住问题点
2.对问题做现状分析
3.决定目标
4.要因分析(鱼骨图)
5.研究改善方案
6.推进改善活动
7.检查并追踪改善效果
8.标准化及残留问题消除
四、现场改善方法
1.工艺流程改善法;
2. IE改善法.
3.PDCA循环改善法.
现场改善指南
1.对要改善的问题进行排列;
2.找出改善重点,确定先后顺序;
3.将问题单纯化,定点清除问题点.
五、实践现场改善的基本规则:
1.抛弃传统固定的生产思想。
2.思考如何做下去,而不是为何不能做。
3.不要寻找借口,从质疑现行的做法开始。
4.不要等待寻找十全十美,即使只有50分的成功也要动手做。
5.立即改正错误。
6.尽量不要花费金钱改善。
7.碰到困境时,才会迸出智慧的火花。
8.问5次为什么,找出原因。
9.集众人之智慧,而非依赖一个人的知识。
10.记住!改善的机会是无止境的。
改善的金科玉律:
1.当问题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2.走动式管理,检查现场。
3.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
4.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5.标准化防止再发生。
第五讲:班组长角色与素养
一、班组长的角色认知:
1.班组长的角色定位
2.班组长的使命
(1)稳定产品质量
(2)提高生产效率
(3)降低成本
(4)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发生
(5)调动员工士气
二、班组长的素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
2.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
3. 主动性和责任感;
4.计划和管控能力;
5.时间观念;
6.善于倾听;
7.超越部属;
8.激励部属;
9.大局观念与团队意识;
10.树立自身形象;
第六讲:班组长能力提升
一、班组长的能力提升:
1.赢得人心;
2.树立长远目标;
3.离开舒适区;
4.加强紧迫感;
5.培养表达能力;
6.学会主持会议;
7.培养应变能力;
8.把握好情绪;
9.承起责任,让上司轻松;
10.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11.积极向上的态度;
12.诚信、敬业;
二、掌握80后90后员工管理方法:
认知80后90后员工的综合特征
80后和90后的商数分析
(1).智商
(2).情商
(3).德商
(4).职商
(5).灵商
引领80后90后员工的五大文化
A.接纳
B.关爱
C.融合
D.柔性
E.互动
80后90后员工喜欢的领导风格
现场教导员工七步法
现代管理对管理者的三大要求
第七讲:中坚管理胜任力
一、成功中层干部的9个特征:
责任感强
能影响他人
开拓进取
上进心强
思维敏捷
创新力强
情商(EQ)高
教导能力强
组织力、协调力强
二、成功中层主管的五个准则:
准则一:明确的目标
准则二:合作致胜
准则三:沟通无极限
准则四:客户在身边
准则五:追求卓越
第八讲:中层主管能力提升
中层干部应有的四种能力
一.学习理论、技术能力;
1.理论素养提升;
2.专业技术提升;
学习专业技能注意事项
(1)端正学习技术的心态;
(2)养成学习技术的好习惯;
(3)不放过任何学习技术的机会;
(4)以谦虚的态度向能者讨教;
(5)认真的思考;
(6)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二.自我提升素养的能力;
如何提升自身素养?
拓宽知识面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向超越自己的人学习
处理好周边关系
多检讨自身过失
培养管控能力
积累工作经验
换位思考
培养判断和决断能力
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塑造人格魅力
追求卓越
三.总结归纳能力;
如何总结归纳?
1.对自己和团队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内在规律,为提升效率和制订计划提供参考;
2.反思自己的工作,总结归纳出积极和消极的规律,做好调整工作;
3.观察总结团队成员的工作及思想状态,及时消除弊端,操持高昂的战斗力;
3.定期对团队工作和业绩进行总结,归纳正反两方面的方法及经验,正确的大力推广,消极的及时校正.确保计划达成与业绩稳定.
四.创新能力.
掌握创新的方法.
1.总结、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开拓思路,站在前人肩头思考创新问题;
2.从别人失败经验中寻求启发;
3.学会组合,借别人经验加自己思考完成创新;
4.在解决问题中寻求创新.养成换角度思考的习惯.单纯为创新而创新,效果可能不大.从多方面考虑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从而达到创新目的.
培养创新的兴趣和习惯.
1.中坚管理层应培养工作创新的兴趣,养成创新的习惯,坚持不懈地执着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考当中.
2.不满足现状,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在追求进步提升中完成创新.
3.及时记录保存灵感的火花.
4.和同事探讨交流创新的心得体会,分享创新的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