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网首页
免费注册企业培训网用户注册登陆 - 培训课程发布发布课程 - 培训需求培训需求 - 培训年卡培训年卡 - 培训视频培训视频 - 将企业培训网设为首页设为首页 - 收藏企业培训网收藏本站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培训讲师 管理资讯 工具文档 培训专题
企业培训网--站内搜索 
课程导航:企业战略  生产运作  营销销售  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  职业生涯  高校研修   热点区域: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苏州  青岛
企业培训网位置导航您的位置:首页>工具文档>正文
余世维:成功经理人课程讲义

信息发布:企业培训网   发布时间:2007-10-20 12:31:19

企业培训网

    >>[精彩推荐]点击此处,立即获取数十万份经典管理资料/工具/范例/文档!

 目        录
 
讲师介绍                                                               2
课程表                                                                 3
第一章  传统经理人的迷思                                               4
第二章  领导智商(Leadership IQ                                      18
第一节        更好、更快、更省                                          18
第二节        如何成为引爆专家                                          24
第三节        群体中的个别差异                                          26
第三章  领导情商(Executive EQ                                       30
第一节        绪论:领导能力的剧变                                      30
第二节        职场内的情绪——当时和现在                                32
第三节        管理智商如何运作                                          36
第四节        管理智商的十项特质                                        38
第四章  企业文化                                                      42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构造及形成                                      42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传播及学习                                      47

 
讲 师 介 绍 --- 余世维 博士
 
学历:美国佛州诺瓦大学  公共决策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  企业管理博士后研究
       英国牛津大学  国际经济博士后研究
 
经历:日本航空公司  台湾地区副总经理
       美爽爽化妆品公司  驻美副总经理
       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泰国工业区)  总经理
 
现任:谊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总禄企业公司  董事
       高立国际开发公司  常务董事
       全统旅游娱乐公司(青岛)  监察人
       上海优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与培训讲师
       高雄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余世维先生在校期间主修个体与总体经济学、货币金融、生产与行销管理、组织行为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心理学。在其职业生涯中曾负责过公司管理、项目工程、金融体系等领域。
 
    余先生学识广博、经验丰厚、他的演讲“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风格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对学员具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悟力。
 
他为日本航空、日立电视、大立伊势丹、统一、安泰保险、德国莱茵、紫江集团、3M、飞利浦、柯达、朗讯、西门子、ABB、贝尔、史克、华瑞制药、立达制药、罗氏制药、日本第一制药、日本油墨、三得利、金光纸业等公司做过企业文化、领导的魅力、廿一世纪成功经理人、问题的分析与决策的制定、决策陷阱与反面思考、情商与冲突管理、品质提升与品质创意、经销通路的策略管理、航空运输产业的市场分析、主管的管理技巧、市场竞争策略与策略的选择、市场管理、客户信用管理及如何防止呆帐的发生、员工绩效评估与考核作业、有效的时间管理、建设高效团队、如何有效地参与和主持会议、预测、预算成本控制、通过客户服务建立忠诚客户关系等课程。
 
余先生的授课案例丰富,并提供多种实用的解决问题之工具及技巧;并以其独到之哲学观念使学员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之正确理念,深受学员欢迎。
 
课  程  表
 
  日期        
 
时间
第一天
  日期        
 
时间
第二天
0900
&
1030
w         传统经理人的迷思
0900
&
1030
w       管理逆商(一)
1030
%
1045
休  息
1030
%
1045
休  息
1045
&
1230
w         领导智商
1045
&
1230
w       管理逆商(二)
1230
ä
1330
午  餐
1230
ä
1330
午  餐
1330
&
1500
w         领导情商(一)
1330
&
1500
w         健康的经理人
1500
%
1515
休  息
1500
%
1515
休  息
1515
&
1700
w         领导情商(二)
1515
&
1700
w         成功经理人:跨跃鸿沟

          第一章 传统经理人的迷思
 
 
    美国的企管顾问师威廉·葛诗礼,于十几年前,在亚洲基金会与全国职业训练金监理会的赞助之下,完成了一本名叫《为中国经理把脉》的研究报告。
    在该篇报告中,葛诗礼毫不客气地指出台湾经理人常犯的三十六项错误,这些错误是:
一、          授权不够
二、          权责不明
三、          多头马车
四、          踢皮球——推卸责任
五、          死爱面子
六、          不能容忍部属的错误
七、          把建议当作是批判
八、          自认样样都比部属行
九、          喜欢制造派系的斗争
十、          喜欢用听话而无主见的人
十一、  用人重视忠心忽视能力
十二、  霸占部属的创见
十三、  墨守成规、拒绝改变
十四、  把部属看成是低一等的人
十五、  没给部属宣泄情绪的机会
十六、  对部属的好坏绝口不提
十七、  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
十八、  想法与观念既陈旧又保守
十九、  对事务的看法失之主观
二十、          以假平等对待卓越的部属
二十一、  只会采用专制方式的领导
二十二、  把人当做机器
二十三、  误认金钱与地位是万能
二十四、  把失败归之于制度的限制
二十五、  要求员工受训,自己却不进修
二十六、  抗拒改革,老是用鞭子与刀剑
二十七、  把控制视作一种惩罚
二十八、  工作没有计划
二十九、  不能有效利用时间
三十、          无法掌握重点与例外原则
三十一、  治标而不治本
三十二、  把意见与事实混为一谈
三十三、  只爱听部属报喜讯
三十四、  中文在沟通上带来的错误
三十五、  把年龄当做能力的指标
三十六、  误认一流的工程师就是一流的厂长
 
    葛诗礼所列举的上述三十六个错误,虽然已经过了十几年,仍然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有识之士也曾指出工商业的十大病态,它们是:
一、缺乏专业人才
二、欠缺新式的生产方法和技术
三、不知合理使用电脑
四、缺乏完整的资讯资料
五、卫星工厂水准参差不齐
六、非经济生产型态的小厂太多
七、会计制度不健全
八、自有资金偏低
九、行销通路掌握在外商手中
十、法律常识不足
    这十大病态,也是一针见血,切中企业界的弊端。
    最近,美国的名管理顾问史蒂芬·布朗,以他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完成了一本剖析美国经理人的大作——《经理人常犯的13个错误》,虽然书中讨论的都是美国企业的情况,可是对国内的经理人亦可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我们深信,不犯任何错误的人,也必定是一无所成的人。不论是葛诗礼所列举的三十六项错误,或是赵耀东所指出的十大病态,还是史蒂芬所谈的十三个常犯错误,都是我们可贵的检讨与反省的指标。
    对于中外专家的诤谏之言,我们应当好好的珍惜它,因为这些“诤言”就像一面无情的镜子,会使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并从错误之中学到宝贵的教训与经验,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位成功而又有效的经理人。
 
<错误1>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如果你望公司一眼,不喜欢那些工作人员,别责怪他们,过错在你自己身上;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业绩,观察一下你自己,别光是观察市场。
 
    首先我们应该观察一下业务的成功情况。它由哪些基本元素构成?它的真正关键为何?
    以下五个元素对任何机构的成功都极具重要性:
1.一种特质或独特的产品
2.适当的时间
3.足够的资本
4.人力资源
5.有效的管理
    不过要是你缺少第五种元素,你也不会有前四种。为什么?观察一下最后一种元素对前四种造成的影响:缺乏有效的管理,产品的特性以及引入市场的时机都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缺乏适当管理,就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本,更谈不上维持;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吸引住最优秀工作人员,并且指导他们,让他们各展其才。每位高瞻远瞩的经理都会承认,公司内最大的未开发资源就是工作人员的潜力。身为经理,我们有责任发展这广泛的智慧力量。
    一家美国大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说:“把我的资产全部拿走,可是把组织留给我,五年之内我就能使一切恢复旧观。”企业的成功绝非出于幸运的偶然;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努力,即时反应的管理,而且以同样的方式使它维持下去。你不妨说,管理就是成功之钥。
    在企业中,任何事都起于管理,止于管理。为了有效地工作,管理必须责任分明。哈瑞·杜鲁门当美国总统的时候,他在椭圆办公室挂了一个牌子:“责任止于此处”。每位经理应该接受这句座右铭。
    如果你望公司一眼,不喜欢那些工作人员,别责怪他们,过错在你自己身上;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业绩,观察一下你自己,别光是观察市场;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利润率,别怪通货膨胀,好好看一下你是怎么经营的。责任一定要随着管理而停止推诿。如果你不使它停止,迟早它会把你推掉。有效的管理者,会为事情的结果负起个人的责任
    当管理阶层发现本身出了问题,而且危机信号已开始闪动,我们常会跟经理说:“哎,我的办公室不一样——我的管区不一样。”
    事实上,没有任何办公室或管区“不一样”。当一位经理说这种话,他可能在开自己玩笑,但是唬不了其他人,他实际的意义是:“喂,别拿你评估别人的标准来评估我。别以你判断别人的基础来判断我。要是你这么做,我势必会失败。不过只要你一直接受我的管区不一样这个说法,那就是管区的失败,我一点责任都没有。”
 
<错误2>未能启发工作人员
    很多人对待员工就像对待牲口一样,也因此,员工的反应就变得和牲口一样。想到一个老的限制一直存在着,他们就不打算逾越它。
    管理有一项主要目的:使企业经历时间、人员的变动及离开仍能持续下去。一个管理良善的企业,经过好几代的员工,以及任何一位经理人或暂时或永久的离开,仍能继续成功地运作下去。这表示在你外出吃午餐、听专题演讲、出差、度假或短期间生病时,你监督下的作业应该成功地发生功能。在另一方面,你因为调职、退休、健康欠佳,甚至死亡,这种永久性的离职也不应该使公司瘫痪。如果它会,那表示你没有善尽当经理的责任。
每回我为一群经理人举行讲习,我就利用各节休息时间提出三次测验,考察每位经理人的效力。那些一定要趁午餐或两次喝咖啡的时间打电话回办公室的经理人无法通过我的测验,因为任何优秀的经理人都能离开办公室一整天,不会引发混乱
有很多经理用不着打电话回办公室,但还是这么做,这一直令我惊讶不已。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问题相当严重,确实需要经理拨出时间,办公室那边自然会有人与他联络。不过我们实在很难苟同经理人打电话的理由:他们需要感觉处处少不了他们。
我们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那种欲望会强烈到什么程度。大部分人会进入管理阶层,是因为我们有能力解决问题。我们解决得愈多,依赖我们的人也愈多,而我们从解决问题所得到的满足感就愈强。问题愈小和愈单纯,我们解决得愈快,使我们同时由成就与依赖之中得到满足感。
你是否听说过,孩子已经嫁人或上大学,当母亲的仍难以割舍他们?这种情况极类似于经理人缺乏个人安全感,因而建立别人对他的依赖。
毫无疑问,有些问题经理人应该亲自解决。它们属于特殊的一类,那种困难没人能预先料到。不过否定属下能凭经验解决他本身的例行问题,就等于否定他成长的机会,结果是你使他失望。当你离开一两天,在十点半时打电话回办公室,要是你说:“没有我在那边监督你们,我相信你们撑两个钟头不出问题都没办法。”员工很快就会把他们自己看得很低,同时也会瞧不起你。
 
<错误3>只重结果,忽视思想
    你无法光凭数字来管理员工,当经理人对人性的因素了解增加,而且有效地对应员工的心情、恐惧以及盘旋在他们心中的阴影,他们的生产力才会增加。
工作人员的表现不一致是很明显的事,有的人生产力就是比别人高。不管是什么企业活动场所:打字中心,资料处理部门,一个销售据点,或医院内的护理部门,总会有些生产力比别人强的人。
在我们较易追踪结果的区域,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比方说销售,经理人每天都能注意到这种差别。同一城市内的每一销售据点都有两批推销人员,他们向基本上相同的顾客推销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有一批推销员的成交额就是比另一批多。我觉得在我们职业生涯的某个时间,几乎所有管理者都会对此现象感到烦恼,甚至觉得有些神秘。
观察一下自己的员工并且问:“差别在哪里?”我们会发现:表现较优的人容貌不见得比别人强,他们也不一定更聪明;在表面上他们工作也未必更卖力。
对这个问题已有几千本书问世,但我坚信,有人成功而其他人失败,其中并无了不起的神秘可言。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已发展出做事的习惯,而不成功的人则否。毫无疑问的,很多因素影响成功,但大多数人领袖群伦的基本理由是他们工作干得好。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当然是以他的工作习惯为基础,很多管理者多年以前就分辨出这一点。不过工作习惯只是冰山的一角,根据了解,增加生产力的挑战才是工作习惯的根本,由此才能解释人们为何以及如何去发展工作习惯。
 
<错误4>加入错误的人群
    当一位经理人把高级管理层称之为“他们”,他在心中与管理单位不会有亲和感,也不会认为自己是管理阶层的一份子,因此他破坏了员工与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团结。
当告诉你别加入错误的人群时,并不是指企业的不光明手段,而是在谈如何鼓励正当的态度,下面做详细解释。
当你在为各式各样公司服务时,必须学会去注意某些危险信号。有些字眼或词句使我们知道一位经理人的处境有多危险。应特别注意代名词的使用,因为在谈到你公司的任何部分时,只有一个代名词应该使用:我们
一家大企业的管理阶层曾表示需要一项广泛的效率分析。公司总裁、几位重要首长和我与各生产线经理会谈。大家都表示,就最近的改革而言,很多员工似乎不晓得该把注意力放在何处,以及如何适当地分析他们的工作程序。经过一些时间的努力,我们产生一种工具,可用于追踪工作流程和最具生产力的活动。散会前每个人都同意,这个新系统能发挥效果。
书面文件很快就复印出来,各部门的经理也分头召集他们的属下开会。我有一个机会注意到有位经理把那项分析解释给他的工作人员听,但他没察觉我也在场。他走到大办公室的前面,扬起手中的文件说:“我才进城去参加过‘他们的’会议,如果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时间耗在开会上,我不知道‘他们’指望‘我们’怎么把工作做好。不管怎么说,把这些填好,明天上午交到我桌上。”
此时我知道这家公司染上了“代名词病”,而且那位经理是致命病菌的主要带原者。
如果你听到自己或某些经理使用“他们”这个代名词,警告信号应该开始闪动。非常仔细的聆听才会得知这个人指的是谁。“他们”是谁?在一个机构不应该有“他们”存在——要是有的话,那必须是受你管理的人。
当一位经理人把高级管理阶层称之为“他们”,他在心中不会与管理单位有亲和感,也不认为自己是管理阶层的一份子;因此他破坏了员工与公司其他部分之间的团结。他的管理失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也愧对他的属下。他们都成为代名词病的受害者。
 
<错误5>“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道锁,同样的道理,换一种技巧也许可以使员工产生你期望的反应。一种技巧对第一个人很有效,换到第二个人身上可能就失去效用。
    一位经理人如果企图只使用一种技巧管理手下的每一个人,那他最好有失望的心理准备。他绝对不会成功(而且很可能会自己也奇怪为什么不成功)。成功的经理人把握住属下个性中的基本差异,了解他们的能力与弱点,并且以个别的方式管理他们。
    我们首先观察问题所在。以下是几个经理容易跌入的陷阱,这是因为他们本身有弱点或缺乏知识。
首先是“管理外套”。这个缺点源自于经理人对自身地位的观点。他经常会受到管理阶层其他人的教导,说他应该塑造某种“适当的”管理角色。这些人早上起床,像穿上外套一般将自己纳入要扮演的角色中。在某些圈子里,它可能是冷漠的会计师笑容,也可能是刻苦耐劳而且亲切友好的推销态度。在大多数场合有不同的态度存在,这要视阶级而定。
这种态度与过度强调阶级的方式,对公司的害处超过对它的益处。它经常产生反效果,使工作人员觉得这位经理并不确定他已适任工作。所以需要一切能弄到的装饰,使他有能力担任那个角色。
其次是群体管理。很多经理人试图同时与一大群部属打交道,藉以避免令他紧张的个人接触。这种笨拙的方法可以化为很多形式。
 
<错误6>忘了公司的命脉:利润
    那些一下子就否定他们与利润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人经常发现,一旦碰上公司的艰困时期,他们的预算总是最先被削减,这件事一点都不奇怪。
    管理有个主要目的:使企业持续下去。这毫无疑问,但要以何种方法呢?以下这个故事可以提供答案。
    有一天,一家公司的总裁在城中一家餐厅吃午饭。饭吃到一半,他发觉有四个熟悉的声音由隔壁的厢房传出。那些人的讨论相当热烈,他忍不住偷听。他听出手下的每位高级主管都得意地谈起他的部门。总生产工程师说:“没人能跟我比。对一家公司的成功,贡献最大的部门就是生产部门。如果你们没有像样的产品,那等于什么也没有。”
    销售经理抢着说:“错了!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一点用都没有,除非你有强大的销售部门把它卖出去。”
    主管公司内部及公共关系的副总裁也有意见:“如果公司内外的你们没有良好的形象,惨败是绝对的。没人会向一家他不信任的公司买产品。”
    “我认为你们的观点都太狭窄了,”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展开攻击:“我们都知道公司的力量在于它的员工。去掉强有力而且工作意愿高的员工,公司立刻陷于停顿。”
四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继续讨论,为他们的部门力争。直到总裁吃完午饭,他们的讨论仍未结束。他离开餐厅时顺便在那间厢房门口停一下。“诸位,”他说:“我忍不住听了你们的讨论,很高兴你们能为自己的部门感到自傲,不过我不能不说,经验告诉我,你们没一个说得正确。在任何公司里,没有哪个部门能对公司的成败负责。如果你追究到问题的核心,你会发现管理一家成功的公司就像玩特技的人维持五个球在空中。其中四个球是白的,一个写着‘产品’,另一个写着‘销售’,第三个写着‘企业与公共关系’,第四个是‘员工’。除了这四个白球,还有一个是红球,它上头写的是‘利润’。在任何时候,玩特技的人一定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绝不能让红球掉到地上。”
他的话绝对正确。缺乏利润,公司即使有最佳的产品,最高的形象,最乐于奉献的员工,以及最引人注目的财务基础,它还是很快就会陷入困境,而且这种困境转眼之间就会使一家跻身“财星五百大”的公司化为乌有。
 
<错误7>只见问题,不看目标
    当我们被问题吸引住,忘了所欲达成的目标时,创造力也跟着背弃我们。它会丧失,或者至少会逐渐枯竭,直到我们把注意力移回到目标上为止。
    小奥斯卡·佛瑞比是“古德曼·西格与何根住宅销售公司”的总裁,他在一段谈话中向我描述这个致命错误:“很多经理人缺乏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只注意小处。”
    当我问他这话究竟作何解释,他回答说,他注意到很多经理人,花了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处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他们生产力只有百分之十的影响。在很多例子中,他们变得对问题非常专注——专注得几乎已忘掉他们的目标。
当我主持讲习会时,常有经理人接近我,希望找个单独谈话的机会。我伸长算是有同情心的耳朵,结果发现极少有人谈起近程或远程的目标。他们几乎一成不变地只注重问题,让我觉得奥斯卡的那番话教人不能不相信,不过卓越的经理人还是需要一些工具去协助他避免这个缺点。
几年前我担任一家公司的顾问,他们已体认出这个管理上的缺失。为了采取行动,他们企图把“问题”这个字眼从经理人的字典中消除。那些主管把“问题”改为“机会”。我参加他们的幕僚会议,听到经理们说:“我面对一个机会,解决起来有困难。”我觉得这话有意义极了。
我们谈到过分注重问题而忽视了目标,它的相反情况我们称之为“创造力”。当我们被问题吸引住,忘记了所欲达成的目标时,创造力也跟着背弃我们。它会丧失,或者至少会逐渐枯竭,直到我们把注意力移回到目标上为止。
 
<错误8>不当老板,只做哥儿们
    如果在员工面前行动不格外慎重,那就表示我们不尊重他们。要是经理人未能尊重员工,员工显然不会也无法尊重经理人。
经常有经理人希望跟属下称兄道弟一阵子,第二天来上班又管理他们——员工无法接受这种事。这是一个“二选一”的情况:好兄弟或经理人之间,你只能选择一样。在此情况中,成功的混合体并不存在。
关于经理人与员工相处时应如何表现,多年来大部分人都接受过忠告。我相信绝大多数这类忠告都属于个人的见解,或者是人云亦云而已。
我建议一个较广泛的原则。就你的员工—经理人的基本关系而言:“如果有任何事你不愿跟公司的头号客户或顾客一起做,你就绝不可以与员工去做它。”如果你维持一项政策,不跟你最佳的顾客一起喝酒,那就别认为你可以跟手下一起喝酒。要是有任何事可能冒犯你的客户,那也可能冒犯为你工作的人,而且你有责任对待他像对待客户一样,也就是说,他的价值不下于出钱购买你货品或服务的人。
简单地说,如果在员工面前行动不格外慎重,那就表示我们不尊重他们。要是经理人未能尊重员工,员工显然不愿也无法尊重经理人。记住这一点:当经理人跟他手下的人在一起时,那不完全算是一种社交。公司的野餐或圣诞晚宴对员工也许是社交活动,但对你而言,那是业务。这并不表示你不该放轻松,找点乐趣,享受一段美好时光——只是你要记住:当你跟手下的人在一起时,双方的关系是专业性的,也是公事性的
 
<错误9>未能设定标准
    当一切有关的人把标准视为一种誓约,一种品质的要求,自尊心在公司中就会变得愈来愈强——管理也就变得愈来愈轻松。
    对很多经理人而言,设定标准的观念并不讨好。事实上他们很可能希望完全避开这个话题,因为他们把标准视为由惩罚性规定所组成的工具,用于惩罚生产力不够或避免遵从的人。
把“标准”这个字眼赋予如此负面定义的人,事实上误解了这项公司经营完善的关键。因为就一家公司制定的行政纲领而言,并不需指明一定要符合的一系列规定,但不绝对要有建立个人与公司荣耀的目标。
不管我们经济或社会的阶层为何,我们都会使用到某种原则,使我们与同辈的人有别,并且提升个人的自尊。无论那些原则是写在公司的手册上,还是描述于组织文件中,它们都会存在于道理、伦理、衣着、表现等范围中,只是有的反复提起,有的没明说。
不要问“标准会不会设定?”而是问“谁会设定标准?”在企业情况中,经营完善的公司会有管理阶层制定的政策,因为要是领导者拒绝这么做,员工就会采取主动,其结果可能不会太讨人喜欢。
无论就何种标准而言,每家公司对员工容忍的程度都会设下基准线。在这方面我们的期望愈高,手下员工的自尊也愈高。我们使有价值的人留住的能力与我们的期望成正比。如果成为我们组织的一员无法使人引以为荣,优秀的人就无法引发自尊,对我们也不会维持长时间的亲和力。
 
<错误10>未能自己训练员工
    训练部门无法提供生产线经理一个立即可派上用场的“产品”。欲达到而且维持绩效水准,不但需要基本训练,更需要主管的指导。
    在前几章里,我曾设法建立影响员工绩效层次的原则。在<错误1>中,我们把管理定义为“透过其他工作者的自愿合作与努力以造成预定目标的技巧”。在<错误2>中,我们说明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力,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业务仍能持续下去。在<错误3>中,我们提到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差异,成功的人发展出自动工作的习惯,不成功的人则否。在<错误9>中,我们指出标准对我们员工及管理阶层的重要性,以及绩效可以从品质、数量、适时性及成本等观点去衡量。
虽然我的说法可能有将复杂的管理太过简化的危险,但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最好描述成“诱导工作人员适当地表现”,也就是说,使他们的绩效前后一贯地维持在某个层次的水准上(水准就是指绩效超越我们的最低标准)。在很多方面,经理人的工作可以总括成两种基本的挑战:
²       使工作人员由最低层次到达绩效水准;
²       一旦达到绩效水准后就使它维持住。
只有不明智的经理人才会企图将员工的行动或绩效与影响因素隔离,这些因素可能在它们之前(我们称之为前因),也可能在它们之后(我们称之为后果)。聪明的经理人会利用它们维持和增加他手下员工的生产力。
²       前因:它们发生于行动之前,可被视为评估未来行为的纲领或标准,并且形成绩效的基础。其中包括工作说明、训练、政策、目标或其他工作人员的行动。
²       行动(或绩效)这就是工作人员所说或所作的。我们把它视为工作中的活动,例如打一封信,做一次推销展示,注射一针,兑换一张支票或操纵机器。
²       结果:它们就是行动的结果,它会促使员工去重复或修正,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终止行动。上司的注意或赞誉、加薪等等,都可视为有意义的结果。负面的结果会促使工作人员修正或中断行动,其中包括同事的嘲笑,销售业绩降低,客户抱怨,上司申斥等。
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员工的行为。前因触发了行动,行动产生出后果。这三者组合起来就是水准。
 
<错误11>纵容能力不足的人
    对有生产力的员工,我们有责任维持一个能助长他们成功的环境。留住一个拒绝自助的人,对整个团体有欠公平。
    在<错误10>中,我们把管理的复杂性缩减成两项主要的挑战:使员工由入门的层次升至绩效水准,并且在它达到之后维持可接受的绩效。
    在训练员工的过程中,我奉劝你避免惩罚学习者。我还建议,在员工展示出期望的行为之前,绝对不可申斥他。观察真正成功的经理人的特征,你会毫无例外地发现:成功的经理人拒绝缺乏宽容能力的人。
如果我们变得漫不经心而且避重就轻,我们就会很轻易宽容没干好的工作。身为经理人,我们因为下列各原因而跌入此陷阱:
²       因为我们感觉需要得到爱,并且在办公室内寻求它。
²       因为我们希望,如果我们不去理会问题,它会自己消失。
²       因为我们缺乏意愿或能力去面对其他人。
需要得到爱:我们都感觉需要被爱。毫无疑问,没人能坚强独立得不需要别人喜欢他,不过经理人一定要在工作地点寻求尊重。一个绝对要得到爱的人将永远无法有效地执行工作。
停下来想想曾当过你上司的人。看看你是否能分辨出哪个人你觉得最像是有效的经理人。现在以一到十的分数评估他,其中一代表随和,十代表坚定。
几项研究显示,大部分人给最佳经理人大约七点九的评分,并且解释说:这些经理人坚定而公平。由坚定与公平的组合之中才会显示出员工的尊重。
当一位经理人容许对爱的需求盖过他的责任,他就变成一个软弱的人,对不可接受的行为视而不见,而且接受任何未产生绩效的藉口。他会这样做,因为他畏惧变成一个要求严格的监工。
 
<错误12>眼中只有超级巨星
    中等生产者并未被当成优胜者,而是被视为理所当然。他们的经理人假设他们知道自己成绩不错,但从未发给他们奖品。
    如果你把你那一行最顶尖的人全请到你公司去,那一年结束,还是只有一个人能挣得排行第一的位置。
    在你开始去想这些员工的平均表现会如此卓越时,我要报告你一个坏消息:你无法请到所有的顶尖好手,你也无法靠顶尖生产者建立公司内的任何部门。无论你的财力多雄厚,你的甄选能力多高强,或能运用各种关系,你的努力还是会失败。
为什么?因为这么多顶尖好手根本不存在,而且就算他们存在,也只有一个人能达到最巅峰位置,而其他的人得到的是“落选者”的头衔。不过很多经理人仍浪费大量时间,企图使他们成为历史头一位达成这项不可能任务的人。在此同时,他们不自觉地使中等(或稳定的)工作者受到挫折,而这些人才是任何成功机构的中坚。
所有赚钱的公司都把事业建立在良好可靠的中等生产者身上,外加少数超级明星。无论你考虑的是销售、公关或会计部门,如果你衡量工作人员的绩效,你会发现我这个说法的真实性。
我们常常未能适当表彰这一批组织中贡献最大的中坚人物。如果每位员工持续一致地表现出他的最高水准,无论从个人成就或团体工作成效来讲,他都有资格得到表扬,也需要得到表扬。
不过在一个典型的公司中,公司提供的任何表扬都落到少数精英级的明星头上。这在销售性机构尤其明显。整个团体的表现可能远远超过绩效水准,而且每个人可能都达到指定的业绩。可是顶尖生产者会碰上什么呢?他在年度销售会议上被表扬为该年度最佳推销人员,被请进总裁的俱乐部,赚到一大笔收入,获得一切由公司负担的双人旅游奖赏,还有一块银盾可以挂在办公室墙上。他绝对有资格获得这一切,而且公司也给了他。
形成公司利润能力基础的中等生产者又怎么样呢?他们全都达成指定业绩,但在大多数情况中,他们并未被当成优胜者,而是被视为理所当然。他们的经理人假设他们知道自己成绩不错,但从未发给他们奖品,因此这些员工觉得自己像是出卖劳力的牲口。薪水支票似乎不再令他们满足。他们渴求个人成就的奖励。
 
<错误13>企图操纵员工
    企业的领导人把恐惧感灌输到管理人员的心中,结果使企业界变成了原始森林,受惊吓的员工为了个人的生存,就在公司中拚命竞争。
    前几章仔细检讨了一系列的观念,它们形成成功管理的基础,避开一般管理上的错误。在讨论最后一个问题之前,容我检讨一下这些基本观念。
1.管理就是透过以及凭藉其他人自愿合作以达成预定目标的技巧。
2.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企业持续下去——即使我们没在现场也一样。
3.产生利润是使企业生存、为顾客提供服务、履行对员工的责任等的必要条件。
4.员工的成功与失败视其习惯而定。
5.在两个问题能获得正面回答之前员工不会尝试:我成功的机会为何?以自尊来衡量,我的价值定位于何处?
6.经理人的工作就是诱导员工表现适当行为。
7.为了影响员工的行为,我们无法只考虑到行为;我们一定要以员工的思考形态为处理对象。
8.管理是一桩劳心的工作,不是劳力的工作。
在这些观念中,我曾强调一个人的表现与他的思考方式(或他的态度)发生直接关联。身为经理人,我们可以改变员工的态度,但我们也一定要考虑影响这些工作人员时所使用的方法。良好的影响增加员工的自尊,使他们生产力增加;坏的影响会使员工感觉被操纵,对生产力有负面的影响。
当人际环境发生任何变化时,态度也随之改变。由于你是员工环境的一项重要因素,你采取的每一个行动对他们的态度都有影响。重新油漆办公室、改变薪资支付标准、调整你的生产线、变更工作形态:事先一定要衡量这类行动的可能冲击,因为这些对员工想法上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另一个改变想法的方式是利用知识、观念、教育及训练。这造成的影响远比条件或环境的改变持久,因为观念生根之后就有存在下去的倾向。每个人的基本信念总是经常浮现,对他的行动作出最后决定。
 
      第二章 领导智商(IQ)
 
第一节           更好、更快、更省
 
    置身九¡年代,人人都可能在短短数年之内,从引领市场风骚,变为一蹶不振。唯有灵活机警者,才能避免遭此恶运。
——一九九三年一月四日版《富比士》(Forbes)杂志所载“美国产业年度报告”
 
    一九六¡年代早期,美国成为世界至强的经济大国,那时候,企业通往成功的途径,几乎可以用下列标语概括:
这是块系在美国中西部某制造厂厂长办公桌上方的标语牌。那位干得有声有色的厂长曾一面看看标语,一面对一位偶然来参观的年轻人诉说美国企业实际上是如何经营的。他说:“如果你要产品品质优良,又要生产迅速,就要不惜血本。如果你想产品做得又快又省钱,没有问题,但过不了冬天,品质就撑不下去了。如果你又要有好品质,又要价钱合理,那也可以,但别想一口气把产品做出来,说不定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呢!”这名参观者天真地接腔同意道:“你总得用一个条件换其他两个条件。”
那个时候我们的确会同意这说法,美国就是在几乎全由卖方主控的市场上,运用这种交换条件的做法,变成支配全球的经济机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世界各地生产能力下降,全球均渴望买到大量制造的产品,因此这种做法相当奏效。
后来,有人想出了反击的方法:三管齐下,品质、速度、成本兼顾。
美国的竞争对手想到了如何在较为省时、省钱的情况下,设计和制造大量更好的产品,像是汽车、电视、相机、手表、机具、高技术零组件、传真机,甚至棒球手套。同样的压力也给服务业市场带来冲击,例如平价零售业、邮件包裹递送业、信用卡和电讯服务业。今天,无法同时迅速又经济地生产高品质产品的企业,都要甘冒严重的生存危险。一个产品优良、生产迅速,而成本高昂的企业,也许一时之间可以逃过此劫,产品优良、成本低廉,而生产缓慢的企业亦然,但要长期在任何市场上真正占优势,就必须兼顾品质、速度和成本三者
 
建立新传统
    要成为又好、又快、又省的竞争者,表示要做到:
 
企业想要达成此项目的,可以从一系列可能的改善措施中取舍。在此举出若干大家较常采用的做法:包括全面品质管理、策略性制程管理、自我督导团队、反复监督、高绩效工作制、基准评估、组织学习、未来工厂、低成本增产、全能训练、时效竞争等等。
很多企业力图同时改善这三者,却遭到重重困难,即使在尝试上述某些改善措施时,也陷入了泥淖之中。他们好像在半路上进退两难一样,本来有好的改善构想,实行起来却惨遭滑铁卢。这些企业何以进退维谷?原因往往是受困于实际上会妨碍组织产生重大变化的三大传统。大多数这类停顿型组织一贯的作风是:
1.以内部为导向(internally driven)
2.以职务为重心(funnctionally focused)
3.管理阶层主导(management centered)
P          新传统之一:顾客导向
    当某个企业经常以狭隘的专业,或是部门本身的利益、习惯作为决策的基础,而不把决策基础放在随着顾客变动的需要而持续更新的资讯上时,这个企业就是个“内部导向”(internally driven)的企业。一个内部导向的企业,会成为那些既倾听顾客意见,又迅速以合理价格满足顾客需要的竞争者手下的牺牲品,就像那些曾经年年重新设计车型,却很少或完全不把购车人的需要考虑进去的汽车制造者一样。
相对而言,成功求变的企业都以“顾客导向”(customer-driven)取代内部导向,因此能够很快又不断地了解、迎合、超越顾客一再改变的期望。
P          新传统之二:衔接断层
大多数停顿型组织过分以职务为重心,也就是说,他们把组织当作不同部门的集合体,就像是储放粮食的地窖一样,权力是垂直分配的,这样往往会因为部门之间彼此竞相争取资源或奖赏,而浪费时间和精力(见图2-1)
 
成功求变的公司认清这种问题的严重性,都变得比较注重作业程序(process focused),而不是以职务为重心。这些组织会将部门间的断层衔接起来,因为他们会了解、追踪、改进、加速每个水平式进行、横跨组织的作业程序,就像顾客体验到的一样(见图2-2)。
 
P          新传统之三:员工参与
    除了内部导向、以职务为重心之外,大多数停顿型组织,也以管理阶层为核心。换句话说,管理者将自己视为组织内部的主角,而且认为几乎每样事情都要由他们控制。结果是:管理者可以拒绝把资讯、技能、经验,以及职权传授给员工,而这些都是以自我改善为目标的员工,所必备的工具。
    相对来看,成功求变的组织认清世界变动的速度太快,以致管理者显得:
1.知识不够
2.动作不够快
3.改变不够多
4.判断不够准
5.时间不够多
6.能正确掌控的事务不足
7.无法使企业免于陷入困境
    这些组织用什么方法,来代替管理阶层主导的情况呢?变通之计就是“员工参与”。
    让员工参与,是有系统地努力培养非管理阶层的知识、技能和承诺态度,并使他们因而受惠。
由于非管理阶层最接近作业现场和顾客,人数又很庞大,因此能迅速得知要大举改进的事情是什么。今天,企业界的现实情况是,管理阶层日益减少,这表示不愿大量提高员工参与率而苟延残喘的传统管理者,会全然失去控制权力。
员工参与本身并不是一种目的,它不过是同时提高顾客满意程度,以及缩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最佳手段而已。由于改进这三点牵涉到庞大资源的运用,员工参与可说是完成这三项改善工作最具效力的手法。这正是为什么少有组织能在不大力增进员工参与的情况下,持续改善顾客满意程度、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的原因。
 
运用团队参与的力量
    团队可以使员工参与得到预期表现。与外界隔绝的非管理阶层,通常都缺乏改善跨部门作业程序,以及大规模缩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资讯。这些牵涉到很多部门的问题,都需要隶属某个部门、不同部门或处于部门之间断层的许多员工来参与。因此,当某个组织跨出重要的一步,变得比较以顾客为导向,和以作业程序为重心时,用各种方式把员工组织成团队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以下让我们大略介绍一下四种基本的团队类型,你有可能加入这些团队,扮演新的领导角色。
P          部门内组型团队(Intrafunctional Teams
    有些组织会在部门内部拓展主管和员工的才能与责任范围。例如:
    一名会计经理和手上几名科长,一起设计一套复杂的工作程序,直到这些科长有能力承担这项责任才放手。然后她就有余暇花更多时间与顾客交谈,判断如何进一步满足顾客的需要,那些科长也比较明了工作流程,并寻求改善方法。他们也让自己的团队参与解决问题,培养大家承担更多责任的能力,做与本身工作有关的决策。
P          破解难题型团队(Problem-Solving Teams
    有些组织会以特殊方式,运用临时性的破解难题团队和机动小组来对付一些问题。例如:
    一名制造部门经理,得知公司有一连串引进某个新产品的计划,就派一支团队研究生产这项产品所需的空间与设备,并计划将作业现场重新配置,以配合产品的生产。
P          跨越部门型团队(Cross-Functional Teams
    有些组织成立永久性的跨部门团队,以便监督、改善横跨不同部门的作业程序,并使这些程序标准化。例如:
    一家批发配销公司认定,对顾客最有利的作业改善方式,就是缩减客户订单往返的时间。于是,订单登录、订单处理、发票、盘存控制和发货等部门,组成了一支跨部门团队,找出避免迟交订货的方法,以及节省时间的改进程序。
P          自我督导型团队(Self-Directed Teams
    少数组织会成立自我督导或自我管理的团队。在此要强调一点:这类团队并非完全无人管理,而是以不同的方式管理。例如:
    一名杂志发行人认为编辑幕僚——包括撰稿人员、文字编辑、摄影人员和制作人员——有能力做更多与日常工作有关的决策,便将这些人训练、发展成自我督导团队,逐步接下分派题目、安排作业、分配资源、追踪截稿进度的工作。这个团队负责交出文字、照片和版面设计等杂志上非广告的部分,主编则继续为这个团队的整体表现负责,等到整个团队熟能生巧,获得信心后,再逐渐退居幕后,不插手日常决策和工作。最后则透过周会和不定期个别谈话,与幕僚们保持工作上的接触,以多余时间和发行人及总编辑讨论策略性计划,并为这支团队提供资源、资讯和指导。
 
 
 
第二节           如何成为引爆专家
 
    一个新品种的管理者正在美国出现,这类管理者发现并运用到一种可以因应员工善变本质,以及竞争压力的管理方式。这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发明,其重要性大到不容任何关心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组织所忽视。
——摘自美国职业研究所做的全国性研究“管理者的新角色”
 
顺风航行
    受泰勒理论传承的管理者,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工作场所内的活动。当世界变动的速度缓慢,而变动的方向又可以预期的时候,这么做也许恰当。但是,对于把大半时间用来发展稳固组织控制系统的领导者来说,现在的世界变得太快也太不可预测了。深具影响力的管理权威学者彼得斯(Tom Peters)说:“大家不能再用一九二¡年代,以垂直阶层组织经营福特汽车的方式,来管理现代组织了。”他把有竞争实力的公司,比作善用风力的帆船,继续说道:“如果市场在跳舞时始终与你保持距离——像船帆那样一下朝这里,一下转那里,你就心须拥有一个可以调整帆向的组织,来配合市场情况。”
    对许多公司而言,最能抓住今日市场变幻莫测风向航行的帆船,就是透过团队让员工参与的这艘船。
    管理者在团队中,不仅要全神贯注于提高组织稳定性,还要注重加强组织的弹性。以控制为导向的传统领导观点,和团队领导的观点之间最大的差异,可以下表扼要说明:
传统观点
团队观点
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是:维持控制大权。
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是:预期变动发生。
一旦你从团队的观点来看自己——把自己当作协助团队预知并准备迎接外界持续变化的人,你就可以开始强化你们的组织,还有自己的事业前途。
如果管理者的责任,是把组织变得更灵活和更有弹性,当他们善尽职责之后,组织会如何改变呢?2-1罗列出承袭泰勒学说传统的组织(至今仍相当普遍),以及迈向廿一世纪的团队组织之间的一些主要差异。
 

传统组织
团队组织
管理者决定并计划工作项目
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同决定与计划工作项目
工作内容狭隘
所做工作需要广泛技巧与知识
混合训练(cross-training)被视为无效率
混合训练是常规
大部分资讯是“管理阶层的财产”
所有阶层自由分享大部分资讯
对非管理者的训练着重在技术方面
要求所有员工接受人际关系、行政和技术方面的训练,以持续不断地学习
冒险精神受到压抑与惩罚
鼓励并支持接受经过评估的风险
工作人员单打独斗
根据个人表现给予奖励
工作人员同舟共济
根据个人表现及对团队表现的贡献给予奖励
由管理者决定“最佳作业方法”
人人都为不断改善作业方法及程序卖力

 
担任家长的技巧
刚开始领导团队时,你可能会被搞得糊里糊涂的,尤其是在你得到看起来有矛盾的建议时。举例来说,有人也许会告诉你,你必须像对待成长中的孩子那样对待团队成员,阿肯色州罗杰斯市(Rogers)第一品牌公司(First Brands, Inc.)的一位成功团队领导人鲍尔(Dave Powell)就说:“你得用和培养一个孩子差不多的方式培养你的团队。”但这时会有另一位过来人劝你,要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团队成员,安美人寿的总裁诺伦(Sarah Nolan)就说:“如果你把自己在好友或同僚面前表现的行为当作行为典范的话,你就拥有一个相当好的对待团队同仁的行为典范。”那么,该听哪个意见呢?
领导团队也跟担任父母一样需要具备适当的技巧。光谱物理公司的部门经理梅瑞尔(Stephen Merrill)说:“我羡慕那些年纪较轻的管理者,他们上任的时候,不像我早期担任主管时那样有许多过时的想法。他们的管理风格比较是往前看的,因此他们不会先学到坏习惯,再学好习惯。”
但所谓的“好习惯”是指什么?它们和你现在可能采行的方法有何差别?2-1精简描绘出传统监督技巧(Supervisory skills)和较为进步的参与技巧(Participative skills)之间的重大差异,而且将两者与有效的团队领导技巧(team-leadership skills)做了一番对照。
尽管传统式的监督技巧,偶尔还是派得上用场,但这些技巧,强调的是管理者由上而下的权威,这正是为什么如果在团队领导的环境中,用了过多这类技巧时,会使生产力减低的原因。参与式管理,则是协助你与员工共事,而非对他们颐指气使。因此,这些技巧仍有重要性,尤其是在成立团队的早期,运用得当时,这些技巧可以保留你在团体工作中的传统角色。如果再加上团队领导技巧,你就可以脱离过去那种“控制”的世界,转而透过分权领导的途径,建立大家共同的承诺与责任。
 
第三节           群体中的个别差异
 
    团队和汽车电瓶很像,如果你把电瓶的电力耗光,要再发动车子就难上加难了。——速霸陆铃木汽车小组召集人孟多萨
 
    你也许会像其他经验老到的领导者一样,吐出这么一大串你目睹或经历过的成员差异问题:
w         语言上的差异造成沟通困难。
w         团队会依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或其他差异,分裂成许多小圈圈。
w         在男性主宰的部门中工作的女性,会受到男性轻视,反之亦然。
w         社会或文化观点大异其趣(例如对准时或礼貌的看法),会造成团队的分裂。
w         数理或语言技巧拙劣,会使热衷工作的员工的贡献受限。
    这些问题及其他问题,往往会在背景互异的人共事时乍然出现,除非你协助团队接纳彼此差异,并公开且积极解决他们的问题,否则他们将永远无法做到大方妥协,真正同舟共济。
背景不同的人,会把不同的处事观点和能力带到工作上,如果你能将这些差异集中起来完成共同目标,就比较可能组成具多样性的团队,和可以履行既富创意又行得通的构想。一旦能把一群龙蛇杂处的员工凑在一起和谐共事,团队成员通常都会接纳彼此的意见,建构出共同的计划,每个人的贡献,也可反映出本身独特的背景和经历。
迷思与现实
    身为领导者,你不仅要帮助形形色色的员工,想出具创意的构想,还要选择性地履行他们的构想,并追踪实践这些构想会造成何种影响。奇异电器公司(GE)董事长魏尔契(John F. Welch. Jr)表示,在团队进行复杂的互动时(如讨论决策、解决问题和排解纷争),团队领导人是要靠“帮助并讨好大家找到使事情顺利进行的方法”,来把许多个人的观点集中起来。“如果我们没有花费大量时间,帮忙处理群体差异的问题,公司就动弹不得了。”康明引擎公司(Cummins Engine)一名资深团队主管说,该公司一九七三年就实施团队制了。他又说:“这不单是靠改善沟通或让大家觉得满足就做得到。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才有勇气解决工厂里发生的实际问题。”
简言之,要将团队的表现发挥到极致,必须有能力平衡不同团队成员的需要和长处。当团队成员觉得受重视和有安全感时,个体的差异就能提升团队精神、创造力、承诺、品质和生产力了。当成员受到忽视、贬抑或污辱的时候,个体的差异则会造成紧张状态,导致大家筋疲力尽、孤立困惑和表现拙劣。你在扮演新角色时,最棘手的工作之一,就是充分利用成员差异,不管这些是遗传方面、文化方面,还是专业方面的差异。
 
处理冲突
随着团队的形成和发展,想要要求大家形成紧密结合的团队,你就必须换一些方式来处理因成员差异所造成的冲突。然后循序渐进地以有效的团队领导做法,来取代传统领导做法:
w         传统型领导
容忍冲突。传统型领导者,都有忽视员工差异的倾向——他们都以为,只要不说出员工差异,就不会出问题。但如果误解和仇恨爆发成为冲突,不管领导者如何致力摆平纷争,大家的合作关系都会遭到破坏,而再也没有转回的余地了。
w         参与型领导
    解决冲突。在团队成员必须每天共事,以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场合,把成员差异减至最低是行不通的。参与型领导者,承认成员之间互有差异的事实,而会引导大家公开排解纷争,并以建设性方式解决冲突。
w         团队型领导
充分利用成员差异。团队领导人跳越只是解决冲突的层次,主动找出并接纳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协助大家了解并接受他们个人之间的差异,然后藉着寻找善用不同背景、观点和技能的方式,将群体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鼓励每位成员全程参与
    把成员差异当成组织的一项资产,在与团队共事时,养成指出成员差异的优点的习惯。可能的话,随时强调多样性的团队在解决问题时,具备多种观点和丰富技能、经历的重要性。“尊重大家、并在他们提出高明的意见时归功于他们,”安美人寿(Amex Life)董事康娜佛(Jean Conover)说:“我认为要把自己造就成有效的领导者,需要走长远的路。”
请记住:在文化上或专业上不属于主流派的人,在对团队贡献的时候,会产生疏离、胆怯与不适的感觉,你可以用称赞他们贡献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并经常表示,你相信成员的差异,是团队最有用的资产,特别是在开团队大会的时候。“他们一打开话匣子,一切就绪后,你好像就没办法叫他们闭嘴了,”肯渥斯卡车(Kenworth Trucks)的地区经理鲍以尔(Mike Boyle)说:“但其实刚开会的时候,似乎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会场上鸦雀无声。所以你最好有心理准备。”
 
直言无讳
开放式的沟通,在协助各类团队成员付出共同心力时很重要。当大家守口如瓶,不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时,你就得不到重要的观点,群体的决策工作会陷入泥淖,结果团队成员可能是朝着相反的目标行事。
 
“在团队领导的环境中,唯一行得通的方式,就是把事情摊在桌面上,”光谱物理公司生产领班荆恩说:“如果你和某个人之间有了问题,就说出来。讲明白后,继续把事情做下去。”肯渥斯卡车的生产领班康宝,对团队领导人和成员提出了同样有力的忠告:“你要做的只不过是说出真话与讨论事实罢了。”
 
让成员挣脱对立僵局
    坚持团队成员恪遵基本原则,不会一下子就使得因成员之间的对立,导致紧张状态和损害。
    不过,有时候团队会发现本身完全陷入僵局——因严重冲突而无法使事情往下进展。发生这种状况的时候,谨记一件事:此时插手,会对每个卷入冲突的人造成巨大压力。你和团队都要学习扮演新角色,而且有许多成员会经历一番挣扎,承担前所未有的重责。
 
第三章  领导情商(EQ)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地认为智商是无可替代的。
    想要成功,你还必须要知道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及拥有更宽广的思考力。——比尔·盖兹(Bill Gates)
 
第一节           绪论:领导能力的剧变
 
情绪智商这个概念产生于这个年代的初期。在一九九¡年时,彼得·沙勒维和约翰·迈尔出版了第一本跟这个主题有关的书。虽然在这之前的数十年,著名的心理学家桑戴克就写出社会智能这个名词,也就是指“精明地运作人际关系”的能力。但是这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广泛地普及化,一直到丹尼尔·高曼最畅销的书籍《EQ》在一九九五年出版为止。
 
领导:最新式的
只要你询问任何一个高层管理者,你就会知道现在的企业领导有一个重大改变。一直以来,产业革命的焦点总是集中于生产力和业绩上,而极少会专注在“感性情绪”这个议题上。但是当我们处在一个倚靠电子通讯技术的资讯革命风暴中时,人类的大脑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尊重,但是对许多人来说,以智力为中心还是一个令他们困扰的概念。
企业的领导模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地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当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管理高层的领导技巧发展,以及这些领导技巧对整个组织的影响。
 
 
横越全球的电子竞争
    在企业环境之中,最明显的转变就是电子通讯技术的出现,而马歇尔·麦拉漠所说的“地球村”预言也真的实现了。现在,因为国际网路上的通讯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就能横越全球,所以国与国的界线正在逐渐地消失,变得模糊。以往市场上的界线通常是以地图上的线条所组成,现在它们则是人口统计学上的统计数字,而规章制度的日益变动,使得大家很难去遵守、赶上。
    随着这样活力充沛的力量不断地以加速度方式加入,市场分配的竞争变得很热烈,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发生在国内,而是一种全球性的状况。
至于产品的改变,就是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急剧地缩短,并提供了顾客服务的功能来做为产品的附加价值,藉以区分市场上的赢家和输家。
 
雇用及留住人才
企业领导的内在动力也同样地有剧烈改变。在许多企业里,有很多领导的方式是从统治阶级转而变成部门分权。以往强调员工有工作保障的时代,已经转变成拥有多样技术的人才不会遭到组织淘汰;经理人员的套房办公室则让给了实质营业单位,因为国际网路科技提供了执行全球性变动时所需的弹性。至于高阶职位继承的决议,则根据个人拥有的特殊技术和弹性的基准来审核,以选择出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挑战的合适人选。
与以往相比,成功的管理者被更多外在事物所诱惑着,因此,雇用员工的合约本质也同样地改变了。更加复杂的手段以及有限制的股票选择套装,取代了传统的“忠诚”,而成为留住成功管理的控制要素。成功的年轻管理者是很受各企业青睐的,如果别的公司开出来的条件够诱人的话,他们会很愿意跳槽离开原有的公司,而到新的企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这种投机式的道德,在商业界中制造了许多潜伏的变动因子,针对这种潜在的不稳定状况,人事替代策略成为团队因应此种情况的方法。
 
三百六十度评估
    这意味着开放的沟通和领导,也就是说从众多的意见回馈当中来做出“三百六十度”评估。例如,要求以前曾经和这个被评估的管理者工作过的部属填写一份评估表,来审核这位管理者。通常,一个外来的顾问所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份资料收集起来,回馈给管理者。
相较于个人的观点来说,因为个人观点可能会被私人的偏见所蒙蔽,所以这样的一份资料有全体意见的优势。除了透过这种方式来得到全体的意见外,我们也可以在即时的“团体回馈”中得到全体的观感。我们可以安排小组以公开讨论会的模式来检讨他们本身的缺点,其中包括了从个人立场而言,赞成及反对两方的意见。虽然这么做的前提是小组成员们对彼此必须具有高度的信任感,但是这种公开讨论的结果对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而言,有很大的效果。
 
结论
拥有高情绪智商的管理者会是个重视结果的人,他藉由控制住自己向短暂危机投降的冲动,而将焦点放在长期的观点上,并且对最终目标保持全神贯注,来处理发生的失误。他们努力地了解上级和下属的观点,并在心中适当地沟通上和下的意见。他们应用自己的情感,来仔细地调整他们的直觉,就如同他们以正确的方向来操控公司,并超越复杂细节的竞争之上。他们对于反对意见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且能找出他们的整体方向,因为他们信任他们自己的感觉。
拥有高情绪智商的管理者在选择领导特质时很敏锐,他们不让个人的偏见来干预对其他人在人际关系敏感度领域能力的评估,进而促成了下属的强烈忠诚感。他以道德来平衡现实主义,考虑到政策的例外,以实质的存在来揭露出事情的本质,以随时注意全体意见和一字不漏地记录方式来组织资料。
 
第二节           职场内的情绪——当时和现在
 
如果职场上有“情绪”因素存在真是一件那么令人不舒服的事的话,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把情绪智商这个概念适当地介绍入职场中呢?另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处理职场中那种强加在我们身上,而不是支持我们的沉重情绪呢?
以往的独裁企业领袖在现今的商业环境里已经成为史前“恐龙”——绝迹了。现在的商业界是非常依赖知识的要素、沟通的技巧和团队的努力的,所以要求一个单独的个体来负起核心责任,而没有来自其他人的支持,就算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也是非常困难的。今天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情绪智商。
 
情绪智商 = 情绪 + 知觉
    情绪智商整合了我们对情绪的察觉,以及围绕在我们周围和世界上的智能知识。在佛洛伊德的术语中,情绪智商结合了有意识的自我,以及无意识的、甚至更真实的本我。情绪智商的功能就好比是一艘船上的声纳系统一样,它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状况图,帮助我们避免掉一些看不到的障碍和问题。
情绪智商的最佳定义,就是能够运用你的知觉和敏感,来看出隐藏在人际沟通间的感觉,以及抗拒冲动、欠缺考虑就马上反应的一种能力,也就是以内心抱持着感受性、真诚和正直来行动,用来取代前者那种冲动行为的一种能力。“管理智商”这个名词拥有所有情绪智商的特征,但在商业导向的情境里,它还包含了获利能力、行销能力、人事、和现今的公司政策。换句话说,管理智商是在商业状况里应用情绪智商,把所有必须、适当的要素都加以考虑,以达到满足及具创造力的决策过程。
 
情绪增强记忆力
    一位总统被暗杀的这件事,几乎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激起强烈的情绪,所以当我们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时,我们会记得当时我们正在做些什么事情。无论如何,除了那些拥有不凡回想力的人以外,很少人对于他们在暗杀或挑战者号事件之前的日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会有任何概念的。
我们透过分享、支持、及开放的沟通,会愈发觉我们的工作在情绪上具有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并记得更多与我们的工作相关的事,而且我们也能更有效地使自己致力于工作上。对于组织而言,因为它能更加有创造力地运用成员的心,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一个获利更高的收益报表,也是任何以利益为导向的营利企业的主要目标。
 
(未完待续,全部文档请来电索取:010-62258232)

添加到收藏夹】  【查看培训课程】  【浏览管理资讯】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推荐:
·某股份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国务院法制办就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答问
·14种情形用人单位可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10种方法从实质上迅速提升你生活
·选择性粘贴在财务管理的另类应用
3E薪资体系设计与薪酬管理技巧高级研修班 3E薪资体系设计与薪酬管理技巧高级研修班
关键绩效指标与平衡计分卡(KPI/BSC)实战培训 关键绩效指标与平衡计分卡(KPI/BSC)实战培训
 版权声明:

1. 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2. 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企业培训网立场,本网站不对文章的真伪性负责。
3. 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转载刊发仅为网友免费提供管理知识与资讯,不以赢利为目的。
4. 用户如发现本网刊发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权方面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站经核实后将进行相关处理。

·余世维博士全年培训计划汇总
·企业招聘、面试技巧实战培训
·薪资体系设计与薪酬管理技巧
·Excel与PPT在管理中高级运用
·新《劳动合同法》解读与应对
·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实战培训
·库存控制、仓储物流管理培训
·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谈判技巧
·行政助理、高级文秘职业训练
·电话营销、销售沟通技巧训练
·Project 应用  项目管理培训
·制造企业管理  车间规范管理
·企业融资技巧  金融危机应对
·清华大学研修  北京大学研修
·人力经理宝典  营销经理宝典
·财务经理宝典  品质经理宝典
·名企内部资料  咨询报告大全
余世维博士2009年培训计划
中层经理人管理技能提升
培训视频(培训光盘)
高级文秘职业化训练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研修班
2009年度最受关注的十大培训

网站首页 | 培训指南 | 培训公司 | 广告服务 | 关于网站 | 免责声明 | 站点地图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欢迎广大企业、咨询公司、培训公司与企业培训网(www.71peixun.com)合作,互利共赢!
客户服务电话:010-62278113   QQ:25198734   网站备案:京ICP备06027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