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时间:1-2天,每天6课时
培训讲师:刘光耀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 公司治理的概念1. 公司治理的定义
广义
狭义
2. 公司治理的结构
股东结构
董监高
3. 公司治理的功能
制衡与协调功能
激励功能
约束功能
4. 公司治理的模式及特点
外部控制型治理模式
内部控制型治理模式
家族控制型治理模式
5. 公司治理模式演化的趋势
趋同论
非趋同论
美英治理模式的变化趋势
日德治理模式的变化趋势
家族治理模式的演化趋势
6. 我国的公司治理的现状
国家股在上市公司“一股独大”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缺乏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
激励机制差强人意
股权分置导致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未受到保护
如何解决大股东占用问题和对外担保问题
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董事责任
加强并购重组的监管力度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路径
规范上市公司与大股东的关系,如何避免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人事任免到重大决策的“越位”干预
改革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及股权激励模式
第二部分 公司治理风险及防范
1. 定义
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不合理
运行机制不健全
有一定的潜伏期
2. 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风险
公司治理风险更多与制度设计有关
管理风险
3. 公司治理风险表现形式
股东之间的风险
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治理风险
经理层治理风险
4. 公司治理风险成因分析
股权结构不合理
治理结构不合理
外部环境的影响
5. 公司治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优化股权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对经理层的长期激励制度
完善资本市场,真正发挥股东功能
积极培育和发展经理人市场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的力度
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债权人治理
第三部分 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及运作1. 母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
2. 如何有效发挥集团董事会的决策会议功能?
3. 如何发挥集团董事会战略质询功能?
4. 子公司治理结构如何运作
第四部分 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如何发挥作用1.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构成
2. 混合所有制企业核心问题
3. 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设计
4. 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方向
第五部分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总体要求
规范主体权责
2. 《企业国有资产法》
法律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确立了“国家出资企业”的称谓和权利义务
比较全面的建立了出资人制度
确立了对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重大问题的法律规制
确立了对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拔与考核制度
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
预算制度
第六部分 中国公司的董事会改造1.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
2. “ 公司治理” 同“ 公司管理” 不同
3. 公司治理的关键
4. 监事会制度与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治理关系
5. 股东需要什么类型的监事会
6. 从“核心论”到“重点论”: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
“财务监督”?“业务监督”?
“合法性监督”?“妥当性监督”?
“事后监督”?“过程监督”?
7. 如何坚持股东(出资人)监督的合法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原则?
8. 有效监督的第一因素是信息:如何保证监事会履责的知情权?
9. 如何检查公司资产的运行状态和评价资产运行的质量?
10. 什么是出资人关注的重要事项?
11. 如何监督检查董事、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
12. 建立动态灵敏的动态监督机制:市场化改革对监事会的新要求
13. 监事会成员(
团队)履职必须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模型
第七部分 党委与公司治理1. 党委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做用
2. 党的领导作用在现代公司治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