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对象】:追求卓越的当代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安全生产管理成员、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等。
【课程时间】:1天(6H/天)
【内训标准】:课程内容可据企业培训需求调整
【主讲老师】:沈怀金(>>点击查看讲师详细介绍)
【课程背景Background】
企业作为一个效率集体,“品质、成本、交期、安全、士气、效率”六大纬度是核心的监管要点(管理学上称之为QCDSMP),作为“安全”这一环节,往往都是“管理者发生前不重视、成员在无安全意识\无安全认识、缺安全防护、少安全教育、无安全要求、待改善的作业环境”等等……有的即使建立了相应的安全体系,但是落实的很少,现场隐患、安全事故不能杜绝,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如何真正使企业全员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要求,且可改善、可持续的、长效的运营,从而实现安全零事故的目标呢?
首先,从工作的本质出发,在理解层面:让各级管理者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是法律法规强制要求的、发展绝不能牺牲生命——这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或环境事故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保障”!!达到从根本上树立“生产即安全,安全是生产任务的一部分,是一名管理者不容推卸的职责,是每一名员工时刻不可忘却的工作内容”!!
其次,推动安全工作一定是一个至上而下的过程,而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理念、管理行为、管理标准、系统化思维”决定着企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安全管理水准,只有管理者用自己的行动表明期望在安全方面达到某个标准时,被管理者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为此,将安全领导力融入到日常的管理行为中,是实现本质化安全的重要途径,是HSE管理体系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树立安全责任、塑造安全领导力,从而达到提升企业HSE管理质量,成就安全零事故!本课程提供了一系列重要而且具备实操特色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实施步骤,通过细化和改善,帮助企业打造可持续、优质高效的HSE安全管理体系。
【培训大纲 Outline】
第一讲 分析安全生产事故教训与HSE管理定位
1. 破冰分享: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解析
A. 混乱:无制度管理
B. 凌乱:有制度不能执行
C. 人本:强制与被动执行
D. 时机:无常态的安全生产管理
E. 环境:无持续机制的安全生产
2. 互动:案例1、2、3教训
A. 发生原因、带来的影响、责任追究
B. 带给我们的教训….
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HSE内涵
A.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框架
B.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
C. 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指标要求
D. HSE定义——Health健康、Safety安全、Environment环境
E. HSE内涵——为什么要对HSE进行管理?
F. HSE企业责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G. HSE管理职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4. 如何提升HSE管理质量
A. 塑造安全领导力是第一
B. 目标:零事故=思想+方法、工具+机制
C. 指导:思想=重引导式:思维、价值观的统一
D. 引领:方法、工具=高技术式:成就管理专家
E. 保障:机制=可保障式:PDCA持续循环
F. 成就:安全文化=基于“团队零事故”的优化处事方式
第二讲 安全领导力概述
1. 领导力概述与内涵
A. 领导的特质与作用
B. 【海尔案例——海尔的成功之路】
C. 管理者如何看待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D. 【卓越领导力业绩屋】
E. 【教练式领导力模型图】
2. HSE体系领导力关系与特点
A. HSE管理要素图
B. HSE体系实现环
C. 基于PDCA 的实现HSE关系
D. 四大特点1——注重系统管理和过程控制相结合
E. 四大特点2——注重文化引导和制度规范相结合
F. 四大特点3——注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相结合
G. 四大特点4——注重业绩评估和持续改进相结合
3. 卓越安全领导力“四大核心思想”
A. 前移关口、主动预防
B. 责任归位、各负其责
C. 全员参与、风险管理
D. 突出重点、持续改进
4. 卓越安全领导力“四大要求”
A. 领导者对HSE体系的实质性理解—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
B. 领导者对HSE体系的实质性理解—基本思维方式是“问题思维”
C. 领导者对HSE体系的实质性理解—基本方法是“系统管理”
D. 结合自身的实际—才能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E. 结合自身的实际—才能开发出符合实际的体系文件
F. 结合自身的实际—才能理清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
G. 结合自身的实际—才能提高体系的可操作性
H. 科学合理的分配职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I. 科学合理的分配职能—尽可能避免交叉
J. 科学合理的分配职能—责权一致
K. 突出重点,避免繁琐—语言本土化
L. 突出重点,避免繁琐—文件个性化
M. 突出重点,避免繁琐—程序简单化
第三讲 卓越安全领导力构建——构建安全理念、规范安全行为
1. 构建安全理念——理念、使命、愿景
A. 企业级安全理念
B. 工厂级安全愿景、使命、目标
C. 岗位安全提醒——厂长提醒、安全生产部提醒、班组提醒、员工自我提醒
D. 安全承诺——厂长、安全生产主任、班组长、员工
2. 构建安全理念——逻辑与方式
A. 持续推进: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企业文化
B. 将各种规章制度目视化
C. 教育培训、观摩
D. 开展各种精神提升的活动——早会、竞赛、征文等
E. 宣传、活动、意识
3. 规范安全行为——安全生产原则
A. 管理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B. 硬件原则——三同时
C. 教育原则——三级教育
D. 绩效原则——五同时
E. 处理原则——四不放过
4. 规范安全行为——全员遵守规则
A. 安全三重点 & 三点控制
B. 三不伤害 & 三违现象
C. 三种原因 & 四全管理
D. 四有四必有 & 四检查
E. 五必须 & 五严禁
5. 规范安全行为——层级领导“四必做”
A. 逢会必讲
B. 到现场必查
C. 到基层必研究
D. 对违章者必纠
6. 规范安全行为——走动式管理“十必做”
A. 巡查“五规定”
B. 走动式“十必须”
7. 规范安全行为——安全教育与引导
A. 安全生产教育时机、内容、对象
B. 教育模式——三级安全教育
C. 引导式教育——马斯洛需求原理
D.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E. 新进员工作业员的安全教育
F. “五新”作业员的安全教育(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
8. 规范安全行为——现场安全
A. 班前查——班前会
B. 班前查——作业指导书
C. 班前查——变更点
D. 班前查——日常检查确认
E. 班中控——巡查管理
F. 版中控——巡视总结
G. 班后清——六内容、班后会
H. 班后清——提案改善
I. 全员制止与员工义务
J. 劳动防护
第四讲 卓越安全领导力构建——建立安全标准、落实改善机能
1. 建立安全标准——标准化导入模型与方法
A. 标准化构建模型图
B. 标准化=文件化+动作化+数据化
C. 文件化=三要素法(案例)
D. 动作化=稽核控制法——他律+自律
E. 数据化=数据流动法(案例)
F. 效率化=责任化、绝对化、公平化、业绩化
G. 责任化=分段控制法(案例)
H. 绝对化=限制选择法(案例)
I. 公平化=横向制约法
J. 业绩化=月计划、日检查、周总结、月兑现、年评级、全公开
2. 建立安全标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A. 详解: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与落实
B. 详解: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与导入
C. 详解:标准作业指导书 制定与导入
D. 【案例 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E. 【案例 某企业安全操作规程】
F. 【案例 某企业标准作业指导书】
3. 落实改善机能——隐患治理——排查机制
A. 排查机制的重要性
B. 四级隐患排查体系
C. 隐患排查流程“八步骤”程序
D. 隐患排查方法——研究“四安全”
E. 隐患排查方法——四级安全检查体系
F. 隐患排查方法——安全巡查
G. 隐患排查方法——节假日综合安全检查
H. 隐患排查方法——专项安全检查
I. 隐患排查方法——隐患汇总及整改措施制定
J. 隐患排查方法——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K. 隐患排查方法——实施隐患整改
L. 隐患排查方法——隐患复查核销
M. 隐患汇总及整改措施制定
4. 落实改善机能——隐患治理——排查内容与机制运用
A. 安全管理措施排查——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目标的制定\执行\完成情况
B. 安全管理措施排查——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情况、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C. 现场作业安全排查——安全规程的制作、张贴、学习情况
D. 现场作业安全排查——安全整改的落实情况、防护设施整改情况
E. 现场作业安全排查——设备仪器维修保养记录
F. 现场作业安全排查——管理特别要求措施
G. 安全排查动作 = 检查 + 整改 + 机制(公布、奖捐、考核)
H. 【案例——隐患排查计划表】
I. 隐患消除逻辑—PDCA
J. 隐患消除逻辑—问题解决“八步法”
第五讲 卓越安全领导力系统化技能提升——六大方法、六大工具、十大机制
1. 管理系统的失控点分析
2. 构建系统 = 科学的方法 + 实用的工具 + 可持续的机制
3. 六大方法
A. 三要素法则
B. 限制选择法
C. 横向控制法
D. 分段控制法
E. 稽核控制法
F. 数据控制法
4. 六大工具
A. 六日工作法
B. 文件控制体系
C. 管理控制卡
D. 数据拉动式看板
E. 现场异常快速反应
F. 数据化绩效提升
5. 十大机制
A. 标准化机制
B. 协调机制
C. 分级巡查机制
D. 案例分析机制
E. 提案改善与培训学习机制
F. PK机制
G. 责任索赔机制
H. 问责机制
I. 奖罚机制
J. 绩效晋升机制
第六讲 课程总结
1. 团队思维统一利器——六级思维模式
2. 革除影响执行力的四大漏洞
3. 管理的五个DING
4. 课程总结
【报名咨询】
联系电话: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8610339408
联 系 人:李先生 陈小姐